忘記老的人,真的不會老——哈佛教授的研究結(jié)論如惠文堂 <h5><b><i><font color="#010101">教授通過對比實驗得出結(jié)論:“衰老是一個被灌輸?shù)母拍??!保瑫r給予了避免衰老的方法——專注力和活在當(dāng)下。</font></i></b></h5> <h3></h3><h5><font color="#ed2308">(圖為現(xiàn)在的詹妮弗·安妮斯頓和她年輕時)</font></h5><h5><br></h5><h5>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每一刻都有老去的細(xì)胞,器官生長的同時就是衰落的序幕開始,這無可回避。</h5><h5><br></h5><h5>而人趨向于逃避?;糜X中,人生舞臺的幕布總是升起,燈光在自戀的聚光燈下自我聚焦,仿佛談到死亡,就是撕開一張禁忌的封條,談到老就是一個不優(yōu)雅的話題。</h5><h5><br></h5><h5>玻尿酸和刻意粉嫩是蒼老外敷的一層粉,有種令歲月尷尬的牽強。所以,我們真的有必要談?wù)勀贻p,成熟和老。<br></h5><div><br></div><h5>從色身來看,這個過程是生命的自然流程。而從心理來說,這個過程是自我的選擇。</h5><h5><br></h5><h5>例如有人一生心理都停留在青春期的沖動,有人青春時就足夠成熟?!袄稀笔鞘裁?“老”在生理上是一種衰退,但在心理上的衰退完全是人自我的放棄。而心理的衰老會成為歲月的幫兇,加速生理的衰老。</h5><div><br></div><h5>面對色身的真相,把握心理的成熟,心理的“老”只是人的幻覺。</h5><h3><br></h3><h5>心理學(xué)家艾倫·朗格教授今年63歲,是哈佛大學(xué)心理學(xué)教授。在一部即將開拍的好萊塢新片《倒時鐘》中,詹妮弗·安妮斯頓將出演朗格教授。</h5><h3><br></h3><h5>教授通過對比實驗得出結(jié)論:<font color="#ed2308">“衰老是一個被灌輸?shù)母拍睢!?lt;/font>,同時給予了避免衰老的方法——專注力和活在當(dāng)下。</h5> <h5><font color="#ed2308">(葉璇在《第九個寡婦中》飾演王葡萄)</font></h5><h5><br></h5><h5>嚴(yán)歌苓的小說《第九個寡婦》中的王葡萄,作者在文中贊嘆她的不老——她太忙了,忙得歲月忘記了她。</h5><h3><br></h3><h5>現(xiàn)代人也忙啊,忙著操心費力,仰望成功的金字塔間,眼花頸酸。為何唯獨,王葡萄的忙治愈了蒼老? 難道“忙”,是彼之良藥,我之砒霜。</h5><h3><br></h3><h5>書中的王葡萄:“她缺點什么。缺的那點東西非常非常重要。就是懼怕。這是個天生缺乏懼怕的女子。”</h5><h3><br></h3><h5></h5><h3></h3><h5>她要救自己的養(yǎng)父,哪怕是把他藏到地窖里幾十年,她也要救。外界發(fā)生的變遷,觀念的壓制,新主義的灌輸,對她都沒有用,她對非人性的東西完全免疫,聽不懂,接收不了。</h5><div><br></div><h5>我們的忙在于對自己的忙不確信。左顧右盼,以為別家院子的青草更綠,花開恒長。因此心意蒼疏,歲月潛入染霉了心房。</h5> <h3></h3><h5><font color="#ed2308">(90歲的法國著名女導(dǎo)演瓦爾達(dá)和35歲的著名街頭藝術(shù)家“JR”全世界合作街頭涂鴉與攝影)</font><br></h5><h5><br></h5><h5>詹妮弗·安妮斯頓將出演朗格教授的電影主線 ,是她在1979年做的一個實驗。</h5> <h5>修道院里,搭建了一個“時空膠囊”,環(huán)境布置得與20年前一樣。實驗邀請16位七八十歲的老人,8人一組,生活一個星期。</h5> <h5>一個星期里,老人回到五十年代——聽上50年代的音樂,看50年代的電影和情景喜劇,讀50年代的報紙和雜志,討論卡斯特羅在古巴的軍事行動,美國第一次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h5><h3><br></h3><h5>他們一起布置餐桌,收拾碗筷,自己穿衣服,走路。</h5><h3><br></h3><h3></h3><h5>兩組的區(qū)別是,一組的老人他們要努力讓自己生活在50年代——活在當(dāng)下。而另一組用懷舊的方式談?wù)摵突貞?0年代——活在過去。</h5> <h5>實驗結(jié)果是,兩組老人的身體素質(zhì)都有了明顯改善。</h5> <h5>而更令人吃驚的是“活在當(dāng)下”的老人,關(guān)節(jié)更柔韌,手腳更敏捷,智力測試得分更高,甚至能玩橄欖球。</h5><div><br></div><h5>這個實驗被科學(xué)界質(zhì)疑,畢竟活在“當(dāng)下”或者“過去”是老人的主觀經(jīng)驗,并非客觀條件。</h5><div><br></div><h5>科學(xué)科學(xué),就是如此冰冷刻板。人除了由分子組成的肉身是客觀的,意識從來離開了科學(xué)的范疇。好像心理學(xué)一直站在科學(xué)的邊緣,被拒絕接受和承認(rèn),盡管也有巴普洛夫的條件反射和行為療法。</h5><div><br></div><h5>科學(xué)推動時代和人類的進(jìn)步。而不被科學(xué)接納的,也許對于每一個個體,更有生活本質(zhì)的意義。</h5> <h5><font color="#ed2308">(珍.瑪奇和梁家輝主演的情人)</font></h5><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 </font></h3><h5><font color="#010101">“衰老是一個被灌輸?shù)母拍睢!崩矢窠淌谡f,“老年人的虛弱、無助、多病,常常是一種習(xí)得性無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過程。”</font></h5><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h5><font color="#ed2308">例如說人老了,就失去了愛情的權(quán)利。</font></h5><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5>“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xiàn)在備受摧殘的面容?!薄爬沟拿?,迷醉了一批批小資,雖然心生懷疑。</h5><h3><br></h3><h5>杜拉斯是有這樣底氣的,70多歲寫出《情人》。66歲的杜拉斯依然保留對愛情的向往——“某種野性的習(xí)氣還留在我身上至今依然,我以動物般的依戀來對待生命”</h5><h3><br></h3><h5>她的最后一任情人是27歲的楊·梅勒,哲學(xué)系的學(xué)生。他說他讀過她所有的作品,因為讀了她而嫌棄其他人的作品。</h5><h3><br></h3><h3> </h3><h5>兩人相愛,年齡相差39歲。杜拉斯去世后,他用盡余生在文字中和她繼續(xù)生活。</h5><h3><br></h3><h5>與蒼老的容顏相比,心永遠(yuǎn)可以在當(dāng)下鮮活跳躍。</h5><h3><br></h3> <h5><font color="#ed2308">(六十歲開始識字,七十六歲出書的姜淑梅奶奶)</font><br></h5><h3><br></h3><h5><font color="#ed2308">例如我們說人老了,記憶會衰退。</font></h5><h3><br></h3><h3></h3><h5>2013年磨鐵圖書推出新書《亂時候 窮時候》,作者姜淑梅,60歲之前目不識丁,十多年時間為自己掃盲,73歲出書。</h5><h3><br></h3><h5>1996年9月,姜淑梅與老伴回老家遇車禍,老伴當(dāng)場喪命。</h5><h3><br></h3><h5>她一夜白頭,處理完后事,去找在魯迅文學(xué)院學(xué)習(xí)的女兒。羨慕女兒是個文化人,也要進(jìn)文學(xué)院學(xué)習(xí),做女兒的同學(xué)。此時她還不識字,女兒拗不過她,找了副院長,竟然同意了。</h5><h3><br></h3><h3></h3><h5>開始學(xué)寫字,一筆一畫,力求正確、工整。</h5><h5><br></h5><h5>為了提高認(rèn)字率,姜淑梅先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編成快板。自己口述,讓外孫女寫在卡片上,沒事就拿出來讀。</h5><br><h5>她的書收獲了眾多“姜絲”讀者,大家說:“每個字都釘在紙上,每個字都戳到心里!”。著名作家王小妮讀完后,寫下長篇序言推薦,稱作者是中國“最后的講故事的人”。</h5> <h5><font color="#ed2308">(85歲的美國女子Phyllis Sues學(xué)習(xí)瑜伽)</font><br></h5><h5><br></h5><h5><font color="#ed2308">例如我們說人老了,運動機能毀敗。</font></h5><h3><br></h3><h5>美國女子Phyllis Sues,出生于1923年。六十歲開始學(xué)飛行,成為了一名空軍飛行員,在海灣戰(zhàn)爭期間,被任命為運輸機機務(wù)長。</h5><h3><br></h3><h5>75歲,Phyllis成為音樂家。86歲發(fā)行了一張名為《探戈不眠癥》的CD,收錄她創(chuàng)作的六首探戈舞曲。</h5><h3><br></h3><h5></h5><h5>80歲,Phyllis開始學(xué)習(xí)舞蹈,多次表演探戈。82歲,開始挑戰(zhàn)蕩高難度秋千。85歲,她第一次走進(jìn)瑜伽課堂,從此愛上這項運動。90歲,她玩高空跳傘。</h5><div><br></div><h3></h3><h5>她說:“你的生活永遠(yuǎn)需要注入新鮮的血液,嘗試你從未嘗試的新事物,用你的心去聆聽生活,這些事物永遠(yuǎn)不會被年齡束縛,只要你想做,任何時候都不晚!”</h5> <h5><font color="#ed2308">( 96歲的Iris Apfel, 美得別具風(fēng)格)</font></h5><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5><font color="#ed2308">例如我們說人老了,就不美了。</font></h5><h3><br></h3><h3></h3><h5>96歲的Iris Apfel,憑著獨樹一幟的穿搭風(fēng)格——比臉還要大的復(fù)古圓框眼鏡,大項鏈,色彩斑斕的混搭,在時尚界一夜爆紅。</h5> <h5>從不放棄自己的個性美,與年齡無關(guān)。Iris90歲變身設(shè)計師,和彩妝大牌合作推出口紅。和紐約潮牌時尚網(wǎng)站聯(lián)手設(shè)計珠寶首飾。還推出了系列包包和鞋子。</h5><br><h3></h3><h5>除了設(shè)計,Iris還為時裝品牌拍廣告大片,在模特圈當(dāng)紅炸子雞Karlie Kloss的身邊,毫不遜色。</h5><div><br></div><h5>Iris年輕時不見得是位多出眾的女孩。而她在90歲的鮮艷色彩中,凝聚了歲月的力量,比起青春的浮躁,這種艷麗粲然色絕,攝人心魄。</h5> <h5><font color="#ed2308">(96歲的Iris Apfel和當(dāng)紅超模Karlie Kloss)</font><br></h5><h5><br></h5><h5>很多心理實驗證實,一個人衰老的速度與環(huán)境暗示很有關(guān)系。</h5><h3><br></h3><h5>朗格教授說:“如果我們不是將‘變老’看成是一種時間的遺失,一條單向的下坡路,而是一個時間的過程,一種自然的變化,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年老的許多好處?!?lt;/h5><h3><br></h3><h3></h3><h5>有人問朗格教授,是否想過讓自己回到30年前?</h5> <h5>她說:“如果你是一個懂得專注力的人,年齡從來不是問題。無論你20歲,30歲,或者60歲,你都是在體驗當(dāng)下,你在自己的時間里加入生命的體驗。這是一種生活的藝術(shù)?!?lt;/h5><div><br></div><h5>所以,當(dāng)有人告訴你老了,有什么什么不能做了,你一定要反問——為什么呢?</h5><div><br></div><h5>然后,JUST DO IT!歲月的風(fēng)塵對心靈其實是無力的,只要我們相信。</h5><h3><br></h3><h5>(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