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過無痕 <h3></h3><h1> <font color="#ed2308"> 這是一個悲傷的夏天</font></h1> 7月24日 在加拿大西南部海岸的人們 見證了一幕令人心碎的場景… <h3><br></h3><h3> 在那里 有一只虎鯨寶寶剛剛出生半小時 就不幸去世了</h3><h3><br></h3><h3> 然而<br>它的媽媽卻拒絕離開孩子的尸體 一直用頭頂著寶寶在水里游 </h3><h3><br></h3> <h3> 就這樣 24小時過去了 在孩子去世后一直沒有進(jìn)食的虎鯨媽媽 依然頂著寶寶的尸體 在海洋里痛苦地前行<br></h3><h3><br></h3><h3> 每次寶寶從媽媽頭頂上滑落 她都要做6-7次呼吸 才能進(jìn)行一次長時間的深潛 去把寶寶再次撈上水面 </h3><h3><br></h3> <h3>華盛頓生物保護(hù)研究中心的科學(xué)家說 虎鯨媽媽不是不知道孩子已經(jīng)回不來了</h3><h3><b><font color="#167efb">只是她舍不得放手</font></b> <font color="#39b54a"><b>??</b></font></h3><h3><br></h3><h3> 這種把孩子的尸體頂著的行為 是鯨豚類哺乳動物表達(dá)自己悲傷的方式之一 因?yàn)榛ⅥL懷孕的周期比人類還長 通常要17、18個月才產(chǎn)子 身為聰慧的鯨豚類哺乳動物 虎鯨媽媽對孩子的愛 不會比人類的要少<br></h3> <h3> 然而</h3><h3> 因?yàn)楹Q蟓h(huán)境污染 不僅虎鯨的生存環(huán)境惡化 它們賴以為生的食物王鮭也正在不斷減少 這種生離死別的悲傷情景 發(fā)生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 <b>2007至2014年間 <font color="#ed2308">三分之二的新生虎鯨都死了</font></b><br></h3> <h3><font color="#010101">在過去的三年里 </font><b style=""><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ed2308">這片海域沒有一例新生的虎鯨寶寶存活了下來</font></b><font color="#010101"> 曾有科研者將死去的鯨魚寶寶拖到岸上去安葬 鯨魚媽媽也會一直跟著 直到她無法再游過去的淺水區(qū) 媽媽才停下來 </font><b style=""><font color="#ed2308">定定的看著,望著,徘徊著!</font></b></h3><h3><b style=""><font color="#ed2308">久久不肯離去!??</font></b><font color="#010101"> 如今 當(dāng)?shù)氐幕ⅥL群只剩下75個成員 這也意味著 或許在不遠(yuǎn)的未來 如此聰慧的動物種群 </font><b style=""><font color="#ed2308">將會徹底從地球上消失</font></b><br></h3> <h3>更讓人心碎的是 正在海洋里飽受折磨的動物 不僅僅是虎鯨 <font color="#ed2308"><b>也是在這個夏天 在原本冰天雪地北極圈內(nèi) 竟然出現(xiàn)了32℃的罕見高溫 北極熊的冰川家園 正在迅速融化</b></font><br></h3> <h3>這是丹麥西蘭島的一處農(nóng)田,去年7月還滿是綠油油的植被,如今卻已經(jīng)光禿禿一片了。 </h3><h3><br></h3> <h3>不僅動物正在死去 從森林大火 到全球各地高溫致多人死亡的慘劇 正在不斷發(fā)生<br></h3> <h3>這是1970年的乞力馬扎羅山,可等到2000年時,山上的積雪已經(jīng)化了大半,眼瞅著就要全部消融了。<br></h3> <h3>這是瑞典的一位攝影記者,時隔多年后拍攝到的一組北極圈內(nèi)冰山照片,海拔低的地方,冰山已經(jīng)全部融化了。 這么直白的對比,看得不少人心情復(fù)雜。<br></h3> <h3>一只北極熊媽媽 正帶著自己的孩子 在細(xì)碎的浮冰塊之間顛沛流離 <font color="#ed2308"><b>因?yàn)楸娣e比原來減少了50% </b></font> 北極熊媽媽為了生存 需要帶著寶寶一起游過上千公里 盡管它們擅長游泳 但如果途中沒有浮冰落腳 可能會因此累死在海水里<br></h3> <h3>在另一片浮冰邊上 還有一只奄奄一息的北極熊 正試圖奮力地爬上浮冰 這是它在游了232個小時后 在687公里之外找到的唯一一塊救命浮冰 整整9天的時間里 <b><font color="#ff8a00">能果腹的除了海洋垃圾沒有別的食物</font></b> <font color="#ed2308"><b>也沒有浮冰可以倚靠休息</b></font><br></h3> <h3>在海岸邊 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北極熊尸體 尸檢報(bào)告里 顯示的結(jié)果都是 擅長游泳的北極熊死于溺水 無家可歸的它們 實(shí)在是太累太餓了<br></h3> <h3>這就是這類北極熊的代表。<br></h3> <h3> 它緩慢地行走著,附近的冰山早已融化,它只能靠翻找垃圾桶尋找食物,暫時維系著自己的生命。 </h3><h3><br></h3><h3> 就這樣苦命的掙扎,又能存活多久呢,它無助的眼神,干巴巴的身軀,這還是我們印象里,那個憨態(tài)可掬,萌噠噠的北極熊嗎?<br></h3> <h3>冰川不斷融化 也意味著海象們一直以來用以棲息的居所 正在不斷消失 </h3><h3><br></h3> <span style="font-size: 17px;"> 抱著孩子孤立無援的海象媽媽 為了能讓一直潛在水中的孩子能夠短暫休息 游了很遠(yuǎn)很遠(yuǎn)才尋到一處冰面 </span><h3>然而探出頭去</h3><h3><br></h3><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冰面上早已經(jīng)載滿了海象</div>精疲力盡的海象媽媽試圖為寶寶騰出一點(diǎn)地方 卻遭到驅(qū)趕 為了孩子她不得不抗?fàn)? 甚至浴血奮戰(zhàn)<br></h3> <h3>后來歷經(jīng)艱辛 “媽媽終于找到能夠棲身的地方, 她得以跟她的寶寶待在一起享受母子間的愛意,<br></h3><h3><br></h3>但,沒人知道它們的未來將會怎樣?!?lt;br> <h3><b><font color="#ed2308">“作為地球的中央空調(diào), 一個無冰的北極帶來的后果, 可能是人類難以承受的?!?</font></b></h3><h3><br></h3> <h3> 那么,這些年來,北極圈里的冰雪到底融化了多少呢?美國的一組數(shù)據(jù)為我們揭開了這一切。 20世紀(jì)70年代末,衛(wèi)星剛開始記錄北冰洋海冰時,海冰的覆蓋率大部分時候還在50%以上。 可過去這十幾年,北冰洋海冰的覆蓋率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急劇下降著。 根據(jù)美國發(fā)布的一則數(shù)據(jù):2007年,北冰洋的海冰覆蓋率最低值為29%,2012年,海冰覆蓋率最低值達(dá)到24%。 而如今,正一點(diǎn)點(diǎn)消融,每一年,它們都在縮小……縮小……,消融……消融……<br></h3> <h3>有數(shù)據(jù)顯示,1880-2012年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0.85℃,這看似微小破壞力卻很大的0.85℃,則是由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摧毀樹木,導(dǎo)致二氧化碳含量持續(xù)上升造成的,二氧化碳的持續(xù)上升,無疑加劇了全球溫室效應(yīng),冰川消融,海平面也持續(xù)升高。 </h3><h3><br></h3> <h3>海洋垃圾,就是奪取它們生命的又一個殺手。 <br></h3> <h3>它們也不知道,這些水里亮晶晶的小玩意兒是什么,怎么吃下去以后肚子這么難受。胃里翻云覆雨,好像下一秒就要被撕裂一般的疼痛。 它們是如此的絕望,可身處這樣的環(huán)境中,它們又能怎么辦呢?<br></h3> <h3><b>天真的海洋動物 會把塑料垃圾當(dāng)成食物進(jìn)食…… 因?yàn)楦緹o法消化掉 胃里填滿了塑料的它們 最后只能掙扎著死去…</b><br></h3> <h3>即使沒有誤食塑料垃圾 被各種塑料制品纏繞著的海洋動物們 終究也難逃厄運(yùn)<br></h3> <h3>它們不知道,自己只是好好地游了會泳,怎么就被這奇怪的東西纏住了。不管它們怎么死命掙扎,都掙脫不掉,只能一點(diǎn)一點(diǎn)被窒息而死。<br></h3> <h3>甚至原本可以在天空自由飛翔的海鳥 也未能幸免<br></h3> <h3>BBC導(dǎo)演大衛(wèi)·愛登堡在拍攝《藍(lán)色星球2》時, 曾說過這樣的話: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以為, 海洋那么大,住在海里的生物那么多, 我們?nèi)祟惒还茏鍪裁矗?都無法影響到它們。 但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b><font color="#ed2308">我們錯了”。</font></b> </h3><h3><br></h3><h3><br></h3><h3> 在一片距離陸地2000英里的太平洋荒島上 美國著名的環(huán)保攝影師Chris Jordan 拍下了數(shù)以萬計(jì)小鳥的殘酷死法 揭露出藍(lán)色星球另一面<br></h3><h3><br></h3><h3>一般而言 從遠(yuǎn)處的海洋覓食歸來的父母 會滑翔至嗷嗷待哺的幼年信天翁身邊 將消化了的或半消化的食物反芻出來 喂給自己的孩子</h3><h3>而殺死幼鳥的兇手<br></h3><h3>正是它父母</h3> <h3> Chris說: “對我而言, 每次拍攝時跪在他們的尸體旁 就像看著一面可怕的鏡子?!?這些死去的信天翁反映出 <b><font color="#ed2308">我們?nèi)祟惿鐣w無意識 失控工業(yè)增長背后的陰暗 我們?nèi)祟愑趾螄L不是像信天翁一樣 缺乏“辨別有害物質(zhì)的能力”? </font></b></h3><h3><br></h3> <h3> 打火機(jī)、瓶蓋、塑料片、牙刷柄……<br></h3><div><h3>它們肚子里裝滿了各種形狀的塑料碎片誤吞下去的塑料 在胃里無法消化,無法排出 幼鳥最終因脫水、饑餓、胃穿孔而死 而即使等到它們尸體腐爛白化 </h3><h3>胃里的“垃圾食品”依然堅(jiān)挺未降解</h3><h3><br></h3><h3>當(dāng)他們把鳥兒肚里的塑料攤開 才發(fā)現(xiàn)不是照片殘忍 而是塑料垃圾殘忍 </h3></div><h3><br></h3> <h3>這些照片發(fā)布到網(wǎng)上 被網(wǎng)友瘋狂傳播 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 有的人因此決定 不再使用塑料制品 加入公益組織,隨手清理垃圾</h3><h3><br></h3><h3>如今 全球幾乎每年都要生產(chǎn)和消耗3億多噸塑料 其中很多一次性塑料垃圾都很難降解 所以除去污水排放等等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噸塑料 被傾倒進(jìn)大海里 <b>被污染的海水 越來越不適合海洋生物們生存 更多的塑料垃圾 甚至直接成了海洋動物們的“殺手”</b><br></h3> <h3>這種情況甚至多到 漁民將捕獲的魚兒剖開后 就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有許多的塑料垃圾 大大小小的瓶蓋甚至能排成一列<br></h3> <h3><b>科學(xué)家說 <font color="#b04fbb">每批塑料垃圾的降解周期 至少要470年</font></b><br></h3> <h3>更可怕的還有塑料微粒 因?yàn)槲⒘V睆酵ǔP∮?mm 肉眼極難發(fā)現(xiàn)<br></h3> <h3>而這只不過是整個世界的一個縮影 冰山一角罷了 </h3><h3><br></h3> <h3> 來看幾個觸目驚心的數(shù)據(jù) <b><font color="#ed2308">99% 科學(xué)家預(yù)測到2050年, 99%的海鳥將誤食塑料制品。 </font></b> <b><font color="#ed2308">600 海洋垃圾, 對超過600種海洋生物造成傷害。</font></b> <font color="#ed2308"><b>15萬億 海洋中塑料微粒的數(shù)量, 是已知銀河系星星數(shù)量的500倍。 </b></font> 你看 我們?nèi)祟惿a(chǎn)了一種 不可思議、可塑的、而且不易毀壞的材料 但是當(dāng)我們把它當(dāng)做垃圾扔掉后,它卻依然不會消失 <font color="#ed2308"><b>現(xiàn)在每分鐘都會有一輛卡車的 塑料垃圾傾入我們的海洋</b></font> 它能殺死各種海洋生物 也能殺死各種飛禽走獸 而它們吃了這種垃圾,再被我們吃掉 我們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的垃圾喂養(yǎng)自己 現(xiàn)在它就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 </h3> <h3> <b><font color="#b04fbb">就連深達(dá)2000米海底的海洋動物 48%體內(nèi)都含有塑料微粒</font></b> 這也意味著 “人吃魚 塑料微粒就會留在人體內(nèi) 海鮮愛好者每年或可吃進(jìn)11000顆塑料微粒”<br></h3> <h3>在這顆原本被稱作藍(lán)色星球的地球上 似乎已經(jīng)被垃圾覆蓋得看不見一絲光亮 <i style=""><b style=""><font color="#ed2308">人類對這些動物們造成的傷害 也正開始回到人類自己身上</font></b></i><br></h3> <h3> 海洋探險(xiǎn)家Robert Swan曾說 “對于我們的地球來說 最大的威脅 就是相信會有別人來拯救它” <b><font color="#ed2308">因?yàn)槟芫鹊厍虻臎]有別人 只有人類自己</font></b></h3><h3><br></h3><h3><b><font color="#ed2308"></font></b> <font color="#ed2308">或許 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改變一些細(xì)微的生活習(xí)慣 就能減少塑料垃圾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就不會再眼睜睜看著那些讓人心碎的慘劇發(fā)生 卻無能為力</font>…<br></h3> <h3>在我們喝著啤酒吹著空調(diào),在舒適的室內(nèi)感受著夏日涼爽的同時<br></h3> <h3><b><font color="#ed2308">它們只希望,面前這塊安身立命的浮冰,能融化得慢一點(diǎn),再慢一點(diǎn)。</font></b><br></h3> <h3>它們期待著,這些橫行各大洲,上天下地?zé)o所不能的人類,能給它們留下哪怕一小片的棲息地<br></h3> <h3><b>畢竟,它們同樣是地球的主人,它們同樣享受著地球的恩賜。</b><br></h3> <h3> 為了減緩冰川的融化,科學(xué)家們給冰川蓋上了一層白毯,他們希望這層厚厚的白色毯子,能將射到冰川上的陽光反射出去,好讓冰川別融化得那么快。<br></h3><h3><br></h3><h3> 瑞士冰川學(xué)家 David Volken 表示,這種做法完全是可行的,冰川的季節(jié)性融化可以減少足足 70%呢!</h3><h3><br></h3><h3><br></h3><h3> 可這樣的方法,終究治標(biāo)不治本,就算我們傾注大量人力、物力、財(cái)力,將整個北極都覆蓋上厚厚的白色毯子,冰川融化速度雖然減慢了,可那些以冰川為生的動物們,又該何去何從呢?</h3><h3><br></h3><h3><br></h3> <h3>這幅日本最著名的畫 神奈川沖浪里 是由240萬片塑料碎片拼出的大海<br></h3> <h3>??</h3><h3>放大</h3><h3>??</h3><h3>放大</h3><h3>??</h3> <h3>照片中所用的塑料片收集自太平洋 </h3><h3><br></h3> <h3> 印度著名的 juhu海灘 前幾天 在一片垃圾的海洋里 印度攝影師拉著一位美麗女孩的手 拍下牽手去旅行的經(jīng)典照片 在網(wǎng)上引發(fā)了不小的轟動<br></h3> <h3><b><font color="#ed2308">美國國家宇航局的一項(xiàng)調(diào)查表明,如果全球變暖持續(xù)下去,北冰洋的海冰,可能于2040年左右完全消失。 </font></b></h3><h3><br></h3> <h3>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曾在“海洋大會”上發(fā)表演講稱:根據(jù)最近一項(xiàng)研究,<b><font color="#ed2308">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總重量可能超過魚類。 </font></b> </h3> <h3>我們無法預(yù)測,再過三四十年,世界是否會像他們描述的那樣,但我們可以預(yù)測的是,要是還按現(xiàn)在的速度, 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導(dǎo)致大氣層二氧化碳含量持續(xù)上升,要是依舊我行我素,大量使用塑料制品,隨意焚燒垃圾,也許<b><font color="#010101">下一個要尋找安身之地的,就是我們?nèi)祟愖约骸?lt;/font></b><br></h3> <h3><b><font color="#ed2308">我們唯獨(dú)可以預(yù)測的是,一旦物種一個接一個滅絕,下一個滅亡的,同樣是人類自己!</font></b><br></h3> <h3><font color="#ed2308">我們總有力所能及的事情 從自己做起,尊重環(huán)境,尊重規(guī)則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最終尊重的是我們自己</b></div></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 <h3> 這顆蔚藍(lán)色的星球 是海洋動物們的家園 也是人類自己的家園 真的很需要我們用心去守護(hù)</h3><h3><br></h3><h3>希望在有生之年, 我們能努力讓這顆星球變回從前的蔚藍(lán)。 </h3><h3><br></h3> <h3>希望我們每個人和身邊的家人朋友 都能努力先從這10個“舉手之勞”做起: <b><font color="#ed2308"> 1、購物自帶環(huán)保袋 2、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盡量自帶水杯,使用可重復(fù)利用的飯盒 4、減少一次性制品包括吸管的使用 5、盡量無紙化辦公 6、用玻璃器皿儲存食物 7、隨手關(guān)燈關(guān)電腦,夏天盡量把空調(diào)調(diào)高一點(diǎn) 8、在有條件的情況種一些綠色植物 9、 盡可能選擇棉、麻等自然質(zhì)地</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10、將文章轉(zhuǎn)~發(fā)給更多的朋友,引起大家的重視,我們共同努力!</font></b> <br></h3> <h3>請給海洋生物一個生存下去的機(jī)會!</h3> <h3>也是在給我們自己留一條活下去的機(jī)會!</h3> <h3>拜托!</h3> <h3> <br></h3> <h3> </h3><h3><br></h3> <h3>部分圖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1329374678微信QQ同號刪除!謝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