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老毛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她是母親生前資助的最后一個孩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她叫小米,那年她十二歲,讀小學四年級。</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小米所在的村是母親離休前所在單位的對口扶貧村,位于淮安和宿遷交界處,人均年收入尚不足千元。因為家境困窘,小米尚在襁褓中時,她母親便離開了家,從此再無音信。聽說她是父親和奶奶用米糊喂大的,故而順口便喚作了小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小米的奶奶已年過七旬,年邁體弱,一家三口全靠小米長年患病的父親守著幾畝地,辛勤勞作勉強度日。母親的同事曾經(jīng)用了“家徒四壁”來形容小米的家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揣測,母親所以在一干孩子中選擇資助小米,或許是她在小米身上看到了年幼時因家境貧窮而不得不輟學的自己——她為此遺憾了大半輩子。她希望同樣讀四年級的小米不會再有這樣的遭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那個素未謀面的女孩兒就這樣成了母親的資助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一年后的暑期,一個穿著半舊藍色衣裙、扎著馬尾辮,俊俏靈秀而又略顯拘謹?shù)呐簛淼搅思依?,她就是小米?lt;/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小米的到來,讓母親喜出望外。那時她已年近八旬,卻不顧腿腳不便,親自跑菜場、下廚房,費盡心思給小米燒自認為最拿手的茶,又冒著酷暑帶小米去旅游景點游玩,到商場挑選添置各個季節(jié)的衣服,她甚至不止一次開心地向鄰居介紹說,小米是她“找回來的孫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小米睡夢正酣的那些夜里,母親常常會摸索著去小米的房間,輕輕的給熟睡中的小米拉上蹬了的薄被,然后靜靜的坐在床邊,傾聽著小米勻稱的呼吸,許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小米臨回去時,母親眉眼間都是滿滿的依依不舍,猶如是在送別遠行的孩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在以后的日子里,定期給小米寄錢、寄各種生活和學習物品,時不時打電話詢問小米的學習生活情況,便成了母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小米每年放假時也會來南京待上一些時間。她溫順乖巧卻又玲瓏剔透,還時不時流露出對母親依賴式的撒嬌之態(tài),每逢此時,母親布滿皺紋的臉上便會綻放出發(fā)自心底的明亮的笑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知道,那是出自母親心底深處那份最真摯、最純粹的喜愛。</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但是小米來得多了,也漸漸的有了讓我不解的地方,比如她并沒有貧困家庭的孩子吃飯時的通常有的那種粗放、不挑剔,相反她常常挑食,有時不合口味便干脆不吃;我們給她買的衣服,她會因為不滿意而在不經(jīng)意間露出不悅之色。更讓我納悶的是,她幾乎很少參與家務勞動,她換下的衣服甚至內(nèi)衣都是讓阿姨洗凈疊好后送到她的手上 ,開飯前后,我們忙著幫阿姨端菜洗碗時,她則安靜的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盡管都是些零零碎碎的瑣事,小米卻逐步顛覆著我對“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看法。母親知道后反感地說:誰規(guī)定貧窮家庭的孩子就必須是你想象的那種模式?你們象小米那么大時就很勤快嗎?</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我無語,心里卻不免抱屈。記得我們遠比小米還小時,母親為我們姐妹定下的家規(guī)中,第一條便是“不勞動,必挨打”,以致我們?nèi)缃衲赀^半百了仍不敢在生活和工作上有半點偷懶懈怠??赡赣H對小米的寬容與當年對我們的嚴苛似乎有了“天壤之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小米上初三的那年夏天,小米的父親和她一起來看望母親。這是一個矮小瘦削、不善言辭的四十來歲的男人,歲月的艱辛一覽無余的刻在了他布滿滄桑的臉龐上。他反復的感謝母親對小米的關心,拜托母親以后多多關照教誨小米 ,言語吶吶卻有著發(fā)自肺腑的真誠。</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只是讓我頗為奇怪的是:他吃得很少,少得幾乎不象是一個長年依靠體力勞動來維持生計的男人。</font>母親把它歸咎于“不合口味”的緣故,于是轉天便要我陪他們父女去狀元樓吃自助餐。她大概覺得這樣他才可以隨意選擇自己愛吃的東西。</h3><h3>然而那次他依然吃得很少,我甚至覺得他只是在勉力的完成某種任務。我歸之于他的太過拘謹,便開玩笑告訴他說,千萬不要客氣,因為吃多吃少都是一樣付那么多錢,吃那么少就虧啦。他只是笑笑卻并不多說什么。</h3><h3>這時自打進酒店后便若即若離的與父親保持著距離小米站起了身去取菜,稍息,就端回了滿滿一盤子五顏六色的菜肴,我想這應該是小米為父親挑選的,知父莫若女,小米自然是知道父親愛吃什么的。</h3><h3>然而,沒有。小米坐了下來,徑自靜默的吃,幾乎沒再看父親一眼,仿佛那個男人吃多吃少都與她無干,甚至那個男人與她也只是陌路。</h3><h3>或許是看出了我溢于言表的錯愕之色,那次回來后,小米父親才猶豫著告訴我和母親,這些年來,小米一直是家里的“寶貝”,盡管小米已經(jīng)十四五歲了,可他們也從未舍得讓她下田干過農(nóng)活,連洗衣、煮飯、喂豬這樣的家務事也是從舍不得讓小米沾手的,平日里小米要什么也都會盡量的滿足她,那男人說“家里窮,她媽又跑了,我對不起孩子,就只能多疼她些吧”。</h3><h3>我這才明白,小米是在嬌慣中長大的。</h3><h3>和許多生活在貧困中的父母一樣,這個男人用厚重的父愛為女兒遮擋住了歲月的風霜雪雨、冬冷夏暑,把艱辛困窘留給了自己,卻用孱弱的雙肩為孩子支撐著一方無風無雨的天空。</h3><h3>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見到那個男人,他在回家后不久就去世了。</h3><h3>原來他在來南京前就已經(jīng)得了胃癌,自知不久于人世,這才拖著重病的身體來了南京,既是為了感謝母親這些年來對小米的關照,也或多或少有了“托孤”的意味。我也這才明白,他緣何吃得那么少。</h3><h3>可是小米知道這些嗎?對父親的病她是渾然不覺還是根本就不在意?她也猶如父親愛自己那般愛父親嗎?這些疑問在我的腦海里盤桓了許久,終究無解。</h3><h3><br></h3><h3>而自此之后,母親對小米的疼愛中更多了憐惜的成份。<br></h3><h3>那年放寒假前,母親忽然提出要小米和奶奶一起來南京過春節(jié),她自然是在擔心小米和那位老人在失去親人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會過得孤寂凄楚。記得當時我隨意的說了些春節(jié)客運緊張、賣票困難之類的話,向來理性的母親竟然在勃然大怒之下掀翻了飯桌。</h3><h3>這么多年來,這是母親唯一一次發(fā)這么大的火。</h3><h3>小米還是如期來了,而那位老人卻沒有來。小米說,奶奶年紀大了,帶著她上車下車不太方便。小米說這話時,我看到了母親眼中掠過的一絲愕然和愧疚。</h3><h3>母親一定是想到了那位經(jīng)歷了失子之痛的老人過節(jié)時的孤單無依,她把這一切歸咎于了自己。</h3><h3>唯有失去父親的小米依然的淺笑盈盈,依然的淡定冷靜,靈動顧盼的雙眸中竟無半點哀傷凄惶之色。倒是我,一時之下竟然不知道是該釋懷還是該悲哀。</h3><h3>那次小米的到來,有兩件事給我留下了較深的記憶。一是我無意中看到小米隨身帶了一套價格不菲的品牌化妝品,女孩子愛美亦本屬情理之中的事,可是她卻沒有帶任何與學習有關的書,這讓我不免有些犯嘀咕;二是小米回家時,母親特意給小米奶奶也帶了不少吃穿用品,加起來裝滿了三個編織袋。因為我們要上班,便只能讓阿姨送站。在去車站的路上,已經(jīng)六十多歲的阿姨獨自背著三大袋的東西,上車下車,幾經(jīng)轉輾,累的得氣喘吁吁,可比阿姨高了半個頭的小米卻若無其事,徑自邊走邊吃著零嘴,把累得近乎精疲力盡的阿姨撇在身后,硬是沒搭一把手。</h3><h3>那阿姨在我家已有十來年,我們平時都是猶如親戚一般的敬著她,哪里有過這般經(jīng)歷?回來后便向母親一古腦兒的訴說了她對小米的種種不滿,未了還不忘加了一句:這么嬌氣的女孩,以后怎么過日子?</h3><h3>這次,母親終于默然無語。</h3><h3><br></h3><h3>小米終究沒有考上高中,她上了職業(yè)中學。雖然這離母親為她設計的“大學”規(guī)劃有了差異,可想到小米早些工作可以照顧家中孤苦無依的老人,母親覺得也是不錯的選擇。她鼓厲了小米一番,照舊一如既往的給小米寄錢寄物。<br></h3><h3>來年小米再來時,頓然讓我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覺:淺粉色的襯衫搭配著深藍色的緊身牛仔褲,一頭長發(fā)烏黑如瀑,轉眼間小米已經(jīng)出落成了一個修長秀麗、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h3><h3>青春就這么在不經(jīng)意間來了,可是小米作好了迎接它的準備了嗎?我不由忐忑。</h3><h3>母親的高興是不言而喻的。只是她對小米的要求卻開始變得嚴格了起來。小米來的第二天,照例把換下的衣服扔在了衛(wèi)生間,母親卻破天荒的要小米自己去洗干凈晾曬了起來。那時母親的身體已經(jīng)每況愈下,可是她卻開始手把手的教小米買菜煮飯,洗碗拖地、打掃衛(wèi)生,甚至還帶著小米出去買米再扛回家。</h3><h3>母親的轉變讓我納悶,這些事我們都能承擔,況且家中還有阿姨,以母親對小米的疼愛和寬容,她怎么舍得讓小米這么吃苦受累?</h3><h3>更為驚愕的是小米,她原本柔和溫順的笑容不見了,也不再跟母親說笑撒嬌;在母親教她那些家務活時,她有時會征征的看著母親發(fā)愣,仿佛在看一個生人。她的不悅之色明明白白的寫在臉上,一天比一天沉郁。</h3><h3>母親沉默著,我看出了她的糾結和無奈。</h3><h3>無疑,以母親的敏睿,她怎能不知道長期被嬌慣后小米生活自理能力和責任感的欠缺?眼看著小米一天天長大、成熟,她開始替小米擔憂:她擔憂小米日后生活不能自理時的無助,擔憂小米結婚生子后面對鍋碗瓢盆的困窘,她更擔憂的是小米步入社會后遇到艱辛困難時可能缺乏的足夠的承受力。她想以自己最后的努力給小米補上這一課。</h3><h3>可是母親卻無法對小米坦率地說這些。小米是敏感的,這敏感中帶著不能觸碰的自卑和憂怨,母親唯有選擇沉默以維持那個已經(jīng)成年女孩兒的自尊和信心。</h3><h3>只是小米卻不想給她“補課”的機會了,小米說她想回家。這比她原來說好回去的時間提前了許多。我不想再讓小米誤會,便把母親的想法委婉的告訴了她。小米漠然地聽完后,笑了笑,并不多說什么,可是我在她的眼神里看出了那份決然,更有那份疏離。</h3><h3>小米終究還是要回去了。母親在苦苦挽留無果后,唯一能做的就是照例給小米準備回家后所需的各類吃穿用的物品,此外又給了小米更多生活和學習的費用。</h3><h3>母親一定是想用這種方式來彌補她對小米“苛求”。我想她到底還是硬不下心來。</h3><h3>這次是妹妹開車送小米去的車站。那時南京汽車站一帶的交通秩序很差,妹妹的車只能停在離車站數(shù)里外的地方。妹妹后來說,這一路上都是年過半百的她大包小包的背著東西,小米始終只是自顧自的走在前面,沒有半點想要分擔的意思。這讓她不由想起了阿姨曾經(jīng)送小米去車站的情形——四、五年過去了,小米卻依舊在逝去的時光中徘徊。</h3><h3>然而在經(jīng)過車站附近的商場時,小米忽然停住了腳步,她說想讓妹妹給她買一個手機。那個年代手機還遠沒有現(xiàn)在普及,更何況小米還在上學。妹妹躊躇著終于沒有答應。小米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一直到臨開車都沒再說話,甚至連道別的言語都沒有一句。</h3><h3><br></h3><h3>次年,小米破天荒沒再來南京。</h3><h3>這時母親的病情也在日趨嚴重,她患了肺癌,已時日無多。</h3><h3>病榻上的母親依然牽掛著小米,她時不時會提起小米,念叨些小米該畢業(yè)了,也不知道近況怎么樣之類的話,雖然她沒有說想見見小米,但是我知道她一定很想念那個女孩。</h3><h3>在幾番周折后,我終于聯(lián)系上了小米。電話中小米告訴我說,她奶奶已經(jīng)去世大半年了,她自己畢業(yè)后也已經(jīng)在無錫的開發(fā)區(qū)找到了工作,報酬也不錯。但是她很直接地說,那份流水線上的工作比較辛苦,是否能讓讓母親找人換份好些的工作。我猶豫了一下,終于告訴她說,母親患了肺癌,已是晚期,我問她能不能抽時間來看看母親,母親一直很惦記她。</h3><h3>電話那頭,半晌的沉默后,小米終于說,很忙,盡量抽時間吧。</h3><h3>然而,一直到母親半年后去世,也沒有等到小米,甚至連片言只語也沒有。</h3><h3>彌留之際,母親曾經(jīng)費力的問過我,小米是不是對她有誤解,不然怎么會不來看看?我忍著淚說,小米是個聰明靈巧的姑娘,她一定會明白你的苦心的。</h3><h3>但是我知道,小米是不會來了。</h3><h3>母親去世已經(jīng)十年。</h3><h3>母親生前那些注定無法完成的愿望,被我小心翼翼的收藏在了心的角落處,不再去細細的咀嚼。</h3><h3>但是偶爾,我會想到小米。</h3><h3>算來小米也該有二十七八歲了,或許她早已為人妻、為人母,有著一個幸福的家庭和一份成功的事業(yè)了——</h3><h3>我祈禱,因為那一定是母親的愿望。</h3><h3>歲月的流逝可以帶走許多記憶,而沉淀下來的卻一定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h3><h3>我愿意相信,小米在偶爾中一定會想起那位愛她疼她的老人,想起老人在她恬然入夢時靜靜陪伴著她的那些夜晚……</h3><h3>而我,只想代遠在天堂的母親輕輕的問一聲:</h3><h3>小米,你好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