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門洞景區(qū)的文化之旅衢州新廣升房車自駕 一、石門洞的名字 青田石門洞位于青田縣城西北35公里的甌灑右岸,依山傍水,景色瑰麗,素來與雁蕩、天臺、仙都齊名為“括蒼四勝”,是浙江省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之一。 石門洞,顧名思義總是讓很多游客誤認(rèn)為石門洞是因洞多、有仙洞而得名。 其實(shí),石門洞名字緣自橫過石門渡口的兩峰,左邊的山峰與后面的山脈相連,似蛟龍臥江喝水,所以叫“臥龍山”;右邊山峰形如一只靜臥的老虎,所以叫“伏虎山”。那龍、虎兩峰愉似兩道石屏?!笆T洞”由此而得名。 二、亭臺樓榭背后故事 “門前水碧浮帆影,嶺下風(fēng)清囀鳥聲”,乘輕快的小舟過甌江。一踏上洞口的小道,只見身邊兩峰相峙如門,峰上樹木參天,懸崖峭壁似乎要擋住人們的去路。再向前幾步,陡然一座“問律亭”呈現(xiàn)在眼前。 這座亭子原叫“石門亭”始建于唐朝,至元朝初才改名“問津亭”。據(jù)說是南宋與文天祥同科進(jìn)士的南宋著名詩人謝枋得為躲避元政權(quán)隱居石門而改。在古文里,“津”是渡口的意思,“問津”就是“問渡”的意思,隱居于此,怕人“問津”,怕人打擾,其心境可想而知。 三、懸崖飛瀑千古頌 “雪飛終日積不得,珠碎有時還自圓”,站在潭西邊的山下,那珍珠似的霧珠還飄灑到人們的臉面上,一片涼意襲來,頓覺心曠神怡。 站在潭邊的青石上俯首低視,潭中水波粼粼,象絲綢上的細(xì)紋,光滑嫩綠,由近及遠(yuǎn),顏色一處深似一處,漸漸成了深碧。 “人言深碧處,常有老龍盤”,說這龍?zhí)断旅媸峭|海的。潭邊青石累累,花草叢生,碑石林立,或曰“飛雪”,或曰“飛泉”,或曰“銀河萬古”,真是各有千秋。 走過了潭前小橋,來到西邊巖壁下,這兒是一片斜壁,方三、四十米,頭上崖壁向外伸展,形成天然的蓋頂,恰似穹窿。站在巖壁下說話,回聲隆隆,余音不絕。壁邊還有一張石床,人們到此都好奇地在石床上躺一會,在炎熱的盛夏,都感到十分舒服、清涼,沒有半點(diǎn)焦熱之感。此處真是“六月地長寒”,“好避人間六月暑”,千百年來有多少游客來此探幽,留下了多少贊美的詩句啊! 四、石門洞天橋 折返,過林中路,經(jīng)過兩峰之間的“天橋”——一架高空索橋。往下看,則見一段鐵軌,原來在兩山的肚子里還有鐵路,正是溫州通往其他地區(qū)的重要通道。這是第一次在景區(qū)里看到鐵路。 餓了、渴了,在橋頭有飯店,栗子、麥餅、水餃、面條都有供應(yīng)。無意間一轉(zhuǎn)頭,才發(fā)現(xiàn)剛才經(jīng)過的石門瀑布,就在我們前方不遠(yuǎn)處,正好看到一個全景?!杂小俺燥灅蝾^下,悠然見南山”之感~ 五、摩崖石刻留下不僅僅是書法更是錚錚骨氣 早在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謝靈運(yùn)任永嘉太守期間,乘舟游覽甌江并前往縉云仙都。船行到這里時,天下起了暴雨,艄公只好將船劃到石門灣內(nèi)躲避,當(dāng)晚就宿在船上。夜里謝靈運(yùn)在船艙里看不到幾頁書就打起盹來,朦朧之間似有一神仙邀他上岸游玩。只見曲徑畫幽,翠松綠竹成林,青山秀水相映,一泓瀑布從天而瀉。次日一早醒來,游興大增,便涉足探幽,果真發(fā)現(xiàn)與夢中一樣的“桃源仙境”,十分高興,就將它命名為“石門洞”,且稱之為“東吳第一勝事”。并在石門洞留下了《石門新營》、《石門最高頂》、《夜宿石門巖上》三部詩篇,留刻于石門洞崖壁之上?!吧讲辉诟?、有仙則名”,從此,石門洞名聲遠(yuǎn)播。歷代文人墨客紛至踏來。如:李白、王安石、沈括、王十朋、鄭復(fù)初、湯顯祖、阮元、袁枚、朱彝尊、郭沫若等一大批名人,他們在這里賦詩題詞,留下了大量的文學(xué)、書法和旅游價值極高的摩崖題刻。石門洞現(xiàn)有摩崖碑刻117處,是浙江省摩崖碑刻分布密度最大的風(fēng)景名勝區(qū)。 六、再行石門洞 找尋遠(yuǎn)古情 石門渡北碼頭——甌訌麗影——劉基豎像——旗山——鼓山——石門洞口——問津亭——摩崖石刻——上下求索——問津姐妹撟——催詩橋——國師樓——軒轅丘——藏書石——劉文成公祠——詩碑林苑——石門飛瀑——情侶巖——月洞問古——透氣洞——仙姑洞——靈運(yùn)草堂——謝客堂——靈佑寺——木魚巖——浣紗橋——千讀百溫——石門山莊(陳誠別墅)——石門書院 從石門渡北碼頭到石門書院,以上一連串清單中的景點(diǎn),每一個景點(diǎn)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勵志,或歌頌,或治學(xué)......... 再行石門洞 ,找尋遠(yuǎn)古情!下一個計(jì)劃: 師姑草海露營,第二天起個早以運(yùn)動狀態(tài)徒步進(jìn)入景區(qū),從天橋走劉伯溫古村落,從石門飛瀑俯視到飛瀑下聽瀑,15公里的免門票的徒步穿越之旅籌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