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媽媽的味道·蒸年糕雪 <h3>美食制作:雪 圖片拍攝:雪 文字編輯:雪<br></h3> 年糕,這個承載著我從小到現(xiàn)在幾十年情感寄托的“家”味面食,賦予了我太多的感觸。在我的潛意識里年糕和馬齒菜包子、煎包、烙餅、花卷、白菜燉豆腐等就是媽媽的代名詞。自從離開家鄉(xiāng)在外工作,我便開始嘗試著在廚房里尋找媽媽的味道。 <div><br></div> <h3> 在我的家鄉(xiāng)有句俗語“七月十五半紅棗,八月十五滿紅棗”。記得小時候,到了農歷八月十五,媽媽就挑揀著熟透了的品相好的棗平鋪在席子上曬干。來到冬天,媽媽買些黍子面回來,摻上曬干的棗就可以給我們蒸年糕吃了。后來媽媽告訴我當時那個年代沒有冰箱,選擇冬天蒸年糕是為了天氣冷便于儲存,蒸一鍋年糕可以多吃些日子。我還記得媽媽把蒸好的年糕放涼后裝在一個瓷壇子里,蓋好蓋子存起來,給我們姐弟仨人細水長流的吃。現(xiàn)在,物資充盈,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媽媽蒸的年糕了,為了能把媽媽味道的年糕傳承,我也自己動手做了幾次,雖然顏值不及媽媽蒸的好,但味道已經相差無幾了,索性用美篇記錄下來,以作留念。 </h3><h3> 迫不及待了吧,下面開始蒸年糕~~</h3> <h3>年糕成品圖:</h3> <h3> 年糕,用黍子面和我們當地的沾化小棗制作而成。</h3><h3> 度娘介紹:黍子去皮后俗稱黃米,顏色淡黃,性黏,味甘。把黃米磨成面俗稱黃米面,也就是黍子面。</h3><h3> 度娘分析:黍子面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B族維生素、維生素E、鋅、銅、錳等營養(yǎng)元素,具有利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h3><h3> 小棗的營養(yǎng)價值我就不用多做介紹了,地球人都知道它富含多種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h3><h3> 由于黍子性微寒,也不太好消化,建議年糕不宜多吃,不可以貪嘴哦。</h3> <h3>備料:黍子面</h3><div> 小棗</div><div> 熱水</div> <h3>做法:</h3><h3>小棗洗凈后在涼水中浸泡三個小時,泡過的棗蒸的年糕更好吃些。</h3> <h3>涼水下鍋煮,水一定要沒過棗。</h3> <h3>開鍋后繼續(xù)煮5-10分鐘。</h3> <h3>煮到棗表皮發(fā)亮、飽滿時撈出。</h3> <h3>把煮好的棗放入黍子面中,棗的多少按照自己的喜好而定,我覺得棗多了甜滋滋的好吃,所以放了好多。先把棗和面粉攪和好,再一點一點加熱水,邊加水邊慢慢攪拌。</h3> <h3>以防燙手,先用筷子小心攪拌。</h3> <h3>然后再用雙手輕輕攪拌,不能揉,直到黍子面全部濕潤,沒有干粉為止。面和的不能太軟, 否則年糕會軟塌無形。</h3> <h3>取一塊面團,放在左手心,用右手大拇指在面團中間戳個洞,轉圈整理成窩窩頭形狀。蒸鍋放足量的清水,鋪好籠布,放入年糕生胚。</h3> <h3>水開后,大火蒸20分鐘。</h3> <h3>年糕出鍋啦,剛蒸熟的年糕非常粘,起鍋時我放在盤里了,容易清洗。</h3> <h3>為了給年糕多留下一些艷照,接下來就是瘋狂拍攝環(huán)節(jié)了。</h3> <h3>拍完照片,開始享用嘍,超級好吃??~</h3> <h3>感謝您的欣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