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邱堅的“夢”/聶昌碩隨筆聶昌碩 <h1>才女邱堅的“夢”<br> <br>天天上臺展姿高歌的不一定都是藝術(shù)家,年年宅家“面壁”低吟的未必不是藝術(shù)家。我不一定上劇院去捧場,卻有興趣去小院窗下聆聽!“天下熙攘,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睘槔I藝,無可厚非,無利耕耘,卻值得探訪。<br>女畫家邱堅沒辦過個展,畫作也沒入市,卻年年歲歲不停地畫,畫出一批批不合“時宜”,不合“標準”的作品。她在孤寂中獨步,在“荒漠”中徘徊。我興致勃勃看了她最近六年的油畫作品。<br>邱堅作品真的很另類,我看著卻很感動。有的形象沒有五官,感覺似霧似夢,如迷如茫。再看,非霧非夢,它們厚重、敦實,觸手可即;細品,是迷是茫,蔑視大仙,又不知所措。一些造形如原古石刻雕像,輪廓簡潔、流暢,稚拙、憨厚,“未完成”部分可以繼續(xù)雕琢,真想添加,似乎又無從下手。有相皆空幻,無相幻亦真,還是不加為妙,可由此循入佛境!邱堅許多作品深藏佛家意蘊!看似現(xiàn)代,實質(zhì)空靈。<br>虛無在想象中填充,色相在愿望里歸實,那種不確切的詩境是邱堅的“白日夢”,將漠然的傲骨小心翼翼深藏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游弋中,實現(xiàn)著在現(xiàn)實中無法實現(xiàn)的自我!<br>看這些作品很過癮,一種使性子的揮灑,被溫潤包裹著,內(nèi)在的張力涌動在下,力圖拱破!它時而艱澀,時而潤澤,變化著裝束,演繹著生命的多樣性。這是邱堅的存在狀態(tài),是邱堅對自己的吟唱!<br>邱堅插過隊,畢業(yè)于中央工藝美術(shù)學院;北京工業(yè)大學藝術(shù)設(shè)計學院教授;漆藝藝術(shù)家,退休后才畫油畫。不太專一的藝術(shù)家容易在“旁門左道”中有所斬獲。藝術(shù)的靈魂是創(chuàng)造,喜歡在“雜交”中任性滋養(yǎng)“生命”。邱堅的實踐又一次證實了這個規(guī)律,“奇葩”孕育在“邊緣”中,得閑就綻放。<br>人老了,常會想,活著為什么?自己與動物有什么差別?物種在繁衍中自己替代父母,子女又替代自己,幾十年轉(zhuǎn)瞬即逝,回望時竟然一切皆空!想想無趣、無聊又無奈!人的一生什么是屬于自己的?唯有感悟、體悟、省悟時才有真正的存在感,它能擺脫動物性,在意識中闖蕩,在創(chuàng)造中嘻耍,在自我中省悟!此外,還有什么?隨一縷青煙,人去,財盡,物散!<br>能夠感悟、體悟、省悟的人不少是藝術(shù)家,他們能夠?qū)?nèi)省轉(zhuǎn)換成作品留存在世,藝術(shù)品的價值在于內(nèi)省時感受自我的深度。<br>繪畫不是詩文,不用文字,而用形色圖式去表達自我。這一點在很長時間內(nèi)被誤導(dǎo),繪畫一度成為文字主題的插圖,不能獨立。形色圖式是畫家非常善長的表達方式,不需標題就可直達心靈;表達與接受不必一致,也不可能一致,供需雙方只要感動了即可。<br>中國畫家太多了,超出市場需求;畫家的風格太少了,少到難以辨識。風格再好,取一二即可,稀缺,才金貴。個性太強,欣賞者就少,少,與優(yōu)劣無關(guān),經(jīng)常是曲高和寡的征兆。<br>我的“評論”不屬于藝評,而是散文。一個借個性風格演繹個性感受的隨想,它不邀而至,不吐不快,僅此而已。<br>聶昌碩寫于2018年2月?</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