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而活的女人,究竟有多幸福?夏國華 <h3>我們究竟有沒有可能,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度過這一生?</h3> <h3>也許你正妝容精致,抑或是西裝革履,在車水馬龍,流光溢彩的城市里打拼。晚上加完班,回到小小的出租屋,帶上一份從樓下便利店里買到的關東煮,一口一口慢慢吃掉,從胃到心仿佛都獲得了一絲熨帖的安慰。</h3> <h3>入睡前,你憧憬了一下選擇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的你,會是什么樣子。</h3> <h3>你一直有這樣一個夢想: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小店,可以是咖啡店,花店,手工店,或者是書店,而這家店有著和你一樣的個性與風格。</h3> <h3>任憑外界熙熙攘攘,繁華喧囂,你守著自己的這一爿小天地,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只覺內心安寧,身心悠然。</h3> <h3>這家店,要是能開在一個風物動人,民心淳樸的地方就再好不過。那里的天空最湛藍,風最柔軟,云朵好似一塊塊棉花糖,掛在深遠的天空上,憑添了幾分美麗的童話色彩。</h3> <h3>《迎聚軒》開在居民樓里,一個每天只有提前預約才能吃上飯的地方,這里沒有菜單,只有按人均消費來現買現做的私房菜。</h3> <h3>斑駁的霓虹燈,奔跑的汽車,我們身處在鋼筋水泥冰冷的世界中,一個完全物化的世界,而此時,私房菜就像城市的一道光,即便有些微弱,也足以填補我們味蕾的思念。</h3> <h3>《迎聚軒》的打造理念就是專注,專業(yè),專心。把食與器完美的結合,以達到賞心,賞器,賞古的新高。</h3> <h3>這個人,就是《迎聚軒》的老板娘~~小顧。</h3> <h3>小顧有自己的古玩店,因為喜歡做菜,所以想到了怎么把古玩與吃飯結合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小顧突發(fā)奇想,決定要換一種生活方式,于是在自家開了這家《迎聚軒》的私房菜。</h3> <h3>老板娘是個旅游達人,喜歡一邊走一邊買,買,買。這個買不光只有古玩,還有許多喜歡的當地食材。</h3> <h3>因為走的地方多了,所以免不了吃,吃,吃。老板娘喜歡把這份喜悅感用自己的手來延續(xù),那就是把路上吃過好吃的回來通過自己的手藝去復制出來。</h3> <h3>因為這種特殊經歷成就了《迎聚軒》菜品的多元化,每個菜里面都有一個故事,某個菜或許就是某一個城市的招牌。</h3> <h3>而老板娘的最初愿景,就是要讓這家小會所,把古玩完全融入現代的生活氛圍。</h3> <h3>它雖然只是一個私人小會所,但它卻帶著溫暖的煙火氣息。</h3> <h3>《迎聚軒》并不是一家擅長于包裝與宣傳的地方,老板娘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去迎合市場或者目前的流行趣味。</h3> <h3>偏好食材新鮮的她只是在認真挑選,對比各個菜市場的新鮮度,挑選出最優(yōu)的呈現給食客。所以,《迎聚軒》一直帶著幾分獨制的個人風格。</h3> <h3>但是,好的東西永遠不會被淘汰,不隨波逐流,同樣可以漂亮地存在。</h3> <h3>《迎聚軒》成為了許多小資,成功人的首選之地。</h3> <h3>《迎聚軒》開在小區(qū)里,有著最安靜的風景和最燦爛耀眼的陽光。</h3> <h3>因為其私密性,被一些不愿打擾,不愿被吵鬧聲打擾的人所喜歡。</h3> <h3>書架就放在陽臺的飄窗上,在光線變幻之下,這些書仿佛和這里的自然氣息完全連接在了一起。</h3> <h3>一邊的窗戶外面,是成片的植物。顯現出生機勃勃的生命力,適合發(fā)呆,適合想事,適合閑聊,適合小聚……。</h3> <h3>窗戶里面,就是《迎聚軒》的靈魂所在。</h3> <h3>這里,不單單是一個吃飯喝茶的地方,也是老板娘為身邊的人構造出來的一個小小的藝文空間。</h3> <h3>大家會在這里舉辦座談會,也會把工作帶來這里辦公、這里也可以當做一些活動的場所。要讓藝術融入生活,是《迎聚軒》一直以來堅持的理念。</h3> <h3><font color="#010101">其實,在會所的經營方面,老板娘也有一些很現實的打算,畢竟,有得到就會有付出,所有微薄的贏利來維持買,買,買的生活。</font></h3> <h3>一方面,她通過旅游,懷抱一顆匠心,以鑒賞藝術品的目光來甄選適合自己的菜品。</h3> <h3>另一方面,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各種方法,甚至是網絡上沒有的途徑,來獲得一些很少見的,很稀有的獨特配方或者是菜品。</h3> <h3>而這些,就成就了獨屬于《迎聚軒》的風格與烙印。</h3> <h3>雖然現實,但老板娘從不懷著一顆功利之心來看待來訪者,她只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極致,把《迎聚軒》當成一份事業(yè)來經營。</h3> <h3>你能來到小會所,買走自己喜歡的東西固然是對老板娘最好的支持。但即使你沒有購買,你愿意抱著欣賞,喜歡,愛好。老板娘看到后同樣會感到開心和滿足。</h3> <h3>老板娘不僅自己喜歡美食,也喜歡看到自己的菜很受客人喜歡,而這個溫馨的氛圍,是由她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h3> <h3>“我會努力經營我的生活,小會所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開會所,并沒有要與時代抗爭的宏大意義。對于我來說,在我的標準內,我要把這家會所做到最好,最合心意。大家都喜歡它,為它的存在而高興?!?lt;/h3> <h3>有意思的是,雖然《迎聚軒》已經很有味道,景色動人,但她卻一直對類似于“有特色”的頭銜很抗拒。</h3> <h3>因為,唯有味道,才是會所的靈魂與本質所在。</h3> <h3>迷人的風景,酷炫的構思,腦洞大開的裝修設計,這些固然很棒。但如果搶了味道和美學的風頭,未免有些喧賓奪主的意味。</h3> <h3>我就曾經見過一些很年輕的女孩子,打扮時尚,畫著精致的妝容,走進一家在網上頗負盛名的“最有特色的餐廳”。拿起一本書,擺好pose,找好布景,尋找各個角度自拍,然后再離開。而對那些內在的,細致的地方卻一無所知。</h3> <h3>除了滿足虛榮心之外,我并不覺得這樣的行為有什么意義,或者是和特色,味道有什么聯系。</h3> <h3>會所的美,需要你將浮躁喧囂的心沉靜下來,靠用心,走進來慢慢去體會的。</h3> <h3>老板娘說,會所里的美是流動的,品味很美,這是人與擺設的連接;老板娘和食客的交流很美,這是人與人的連接;擺在窗邊的書架很美,這是書與自然的連接……而這些美,都是以欣賞為主題的。</h3> <h3>如果在一家會所,古物變成了一個次要的裝飾品,只能作為一個合并出現的影像,那么,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h3> <h3>所以,老板娘從來不會去想著要開一家壯觀宏偉的大店,或者開成商業(yè)化的連鎖店。她只想擁有一家普普通通的,能真切地讓人在這里體會品鑒樂趣的溫馨小會所。</h3> <h3>如果能一直這樣經營下去,對老板娘而言,就是最高興的事情。</h3> <h3>張真賀在“人的一生”中唱到:</h3><div>我習慣有風吹過的夜晚</div><div>一個人的靜坐</div><div>看窗外星星點點的燈火</div><div>一如我的心事沉默</div><div>多少個千山萬水的走過</div><div>多少世事變換的起落</div><div>閉上眼睛誰的眼角</div><div>依然有淚滑落</div><div>人的一生充滿各種磨難</div><div>最相信我自己面對的勇敢</div><div>得失隨緣之間讓一切變得簡單</div><div>人的一生總會有些兩難</div><div>感恩一切的心不貪怨</div><div>懂得放手之后成全別人</div><div>別人的圓滿</div><div>多少緣起緣滅的聚散</div><div>最后回到自己的孤單</div><div>時光無聲早已經倦默</div><div>所有的牽纏</div><div>記憶是你我相遇的溫暖</div><div>生命處處充滿希望轉彎</div><div>心情常微笑的芬芳</div><div>是慈悲無礙的化解</div><div>人的一生充滿各種磨難</div> <h3>希望《迎聚軒》可以在寧靜的小區(qū)里,把這家普通而又個性的會所一直開下去。</h3> <h3>即使是平常的小日子,因為有了大家對文化的執(zhí)著與堅守,也能過得柔軟而快樂。</h3> <h3>世上最安寧的地方,莫過于《迎聚軒》;世上最令人沉浸的地方,莫過于《迎聚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