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最南端——角尾鄉(xiāng)(南極村)萬木成林 <h3> 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極地是徐聞縣角尾鄉(xiāng)燈樓角,它與海南天涯海角和臺灣鵝鑾鼻并稱為大陸及兩島的‘南三端’,這里就是天然現(xiàn)成的“中國大陸南極村”! 它形狀酷似伸向大海的一支牛角——角尾因此得名( 此照片為扒圖)</h3> <h3>南極村其實不是一個村名,是一個概念上的村,屬徐聞縣角尾鄉(xiāng)。站在海岸高處,可見此處三面環(huán)海,東為角尾灣,南是瓊州海峽,西臨東場灣,有一角狀而修長的沙灘伸入大海,自北向南楔入瓊州海峽,扼北部灣與瓊州海峽進出口咽喉。</h3> <h3>角尾的“頂端點”是燈樓角,古有“極南”、“盡南”之稱,是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唯一極地。至此,角尾之名,凸現(xiàn)出更廣更形象的含義:它是名副其實的神州之“角”,大陸之“尾”!</h3> <h3>一行八人2018年2月7日到大陸最南端廣東湛江徐聞縣角尾鄉(xiāng)打卡留痕跡</h3> <h3>白色燈塔,是燈樓角的最主要的標志,也是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標志物。這座醒目的10層六角形燈塔是1994年廣東省海洋局出資新建的。在它的南邊一點還保留著一座圓筒形燈塔,1953年建的,16米高。燈塔距離海南島的直線距離只有18海里,約合33公里,天晴的晚上可以看到??谑械臒艋?。不過,這里距離海南島很近的確是事實,解放海南島時,這里就是解放軍橫渡瓊州海峽的首發(fā)港。 </h3> <h3>渡海作戰(zhàn)指揮部遺址</h3><div><br></div> <h3>介紹南極村</h3> <h3>合水線標志</h3><h3>幾年前央視《遠方的家·沿海行》節(jié)目主持人曾雙腳踏在這個合水線上介紹這一景象。離離合合,潮起潮落,這與人生的分分合合,跌宕起伏,不是很相似嗎?</h3> <h3>“接吻浪”,神奇的合水線</h3><h3>繞過燈塔,一片海闊天空。一片沙洲淺淺地向大海中延伸,這就是神奇的“合水線”。北部灣與瓊州海峽的的地理分界線。 站在沙洲上,肉眼可見分別屬于北部灣和瓊州海峽的海水從東西方向迅疾涌來,在沙洲前方的海面上猛烈地交匯碰撞,撞擊出一道道十分奇特的十字形交叉浪,伸進大海,這種獨特的浪涌現(xiàn)象幾乎全世界獨有。但到底叫“合水線”還是“分水線”存在爭論?,F(xiàn)在海邊立的石碑上刻的是“合水線”以前則被稱為“分水線”。無論分合,都只能描繪這一海上奇觀的一部分。在自然偉力創(chuàng)造的奇景面前,人類的語言通常都是乏力的,此時此刻,只該用眼睛看,用心體會,用想象在海面上翱翔。 </h3> <h3>踩著細軟的沙灘,徜徉在這里讓人思緒紛飛。迷人的沙灘更是讓人留連忘返,美麗的珊瑚如花朵綻放在“海底公園”。</h3> <h3>停泊在海邊的漁船</h3> <h3>在珊瑚的海邊,漁民趕著牛車運回捕獲的魚和網(wǎng)具</h3> <h3>無處不歡</h3> <h3>漁夫用牛車鋪魚網(wǎng)</h3> <h3>漁家女補網(wǎng)忙</h3> <h3>吃魚仔湯,看星星月亮,看日落,盡情享受閑適的漁家生活</h3> <h3>喜歡垂釣的孫站長掏出口琴就開吹</h3> <h3>針魚</h3> <h3>粉紅色的昌魚</h3> <h3>來這里俯拾貝殼,也俯拾那些遺落在生活中的驚喜,多彩貝殼鋪滿沙灘。</h3> <h3>風(fēng)化的珊瑚石</h3> <h3>珊瑚的海的棧橋</h3> <h3>眺望瓊州海峽</h3> <h3>漫步于珊瑚的海</h3> <h3>細如白銀的海沙</h3> <h3>夕陽西下,映紅的海浪,猶如紅唇烈焰。不禁讓人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的感嘆。此情此景,在歲月的蹉跎里,形成了壯美多情的自然奇觀。</h3> <h3>因為情深,這里的海更懂浪漫,更懂情懷。這里可觀海上日出,萬丈光芒染海風(fēng),也可睹落霞與孤鶩齊飛,水天共一色的美景。</h3> <h3>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同樣位于角尾鄉(xiāng),和燈樓角相距7公里。門票20元。這是個活體珊瑚館,目前營造地還比較初級,中間的大水池中大小海龜慢悠悠地劃著水。還有一大排有機玻璃的珊瑚水族箱,隨著水流,活體珊瑚如一簇簇盛開的小花兒輕輕搖擺,如遇退潮期可以出海看珊瑚。</h3> <h3>這是角孔珊瑚,也稱“萬花筒”</h3> <h3>富有漁家風(fēng)情珊瑚民宿如雨后春筍</h3> <h3>久居客人曬的魚干</h3> <h3>漁民家的圍墻基本都是用珊瑚石砌的</h3> <h3>也有用貝殼來裝飾墻面</h3> <h3>破船爛網(wǎng)在藝術(shù)家眼里都是寶貝,隨意搭配就是絕倫的藝術(shù)品</h3> <h3>這是中央電視臺魅力中國城拍攝地——藝術(shù)家部落</h3> <h3>南極村藝術(shù)家部落的燈塔圖書館引領(lǐng)鄉(xiāng)村孩子,點亮他們的人生路</h3> <h3>這是孩子們讀書的地方,這張照片就是帥氣俊朗的支教老師為我們拍的,可惜忘了和他合個影</h3> <h3>這里有很多藝術(shù)家捐贈的書籍和讀物</h3> <h3>來這里把自己卷進書堆里,想一些陳年舊事,聽一首經(jīng)典老曲,在裊裊茶香里,心輕手潔地往歲月的深處走去</h3> <h3>八個旅友就有七個黨員,走到哪里都不忘初心,牢記黨性</h3> <h3>鹽農(nóng)用最原始的方法生產(chǎn)海鹽,一池鹽水只能出鹽8斤,每斤價格4元</h3> <h3>海鹽的晶體比井鹽的顆粒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