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拍過的歐洲教堂!莫新民 <h3> 退休之后我隨著旅游熱,趁空閑去了三趟歐洲,從西歐到北歐、再到東歐,也算是到過十幾個國家了。每當有人問我:歐洲游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的記憶屏幕上立即會閃現(xiàn)那些宏偉建筑的拼圖:教堂!</h3><h3> 游歷歐洲,看到最多的一道風景就是教堂。大至城市、小至村鎮(zhèn),都會有相應的教堂。幾乎到每個地方都有教堂成為景點,而我則往往是百看不厭!</h3> <p class="ql-block"> 在世界十大教堂的介紹里有這樣一段話,大意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教堂都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雄偉、最美麗的建筑之一,它們或雍容典雅,或清麗脫俗,或處于市,或隱于郊,和流傳百年的故事一起構成了最震撼人心的景觀。"這段表述無疑是相當?shù)轿坏摹?lt;/p><p class="ql-block"> 在西方宗教信仰的深遠影響下,歐洲的教堂文化無比深厚,由此誕生的著名建筑物比比皆是。在我曾經看到過的三十多座教堂中,不僅有名列"十大"中的五座:米蘭大教堂、俄羅斯滴血大教堂、莫斯科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梵帝岡的圣彼得大教堂和巴黎的圣母院,還有許許多多知名度不高、但卻讓人過目難忘的教堂!</p><p class="ql-block"> 說實在,無論是建筑還是宗教,我都是門外漢,除了在審美上的觀賞,其余所知甚少,對教堂的認識非常浮淺,只是覺得歐洲的教堂很美,有一種神秘感在吸引著自已。</p><p class="ql-block"> 去歐洲旅行拍攝了不少照片, 每次瀏覽這些帶回的片子時,一直想做個梳理,那么教堂是個不錯的主題。今天,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就隨我的鏡頭走近這些充滿歷史感的建筑!</p> <h3> 先從西歐開始吧,西歐作為古代西方文明的發(fā)祥地,也是當代世界文明的策源地,歷史文化底蘊豐厚。</h3><h3> 2013年我第一次去歐洲,意大利、法國、瑞士……。</h3> <h3>意大利,這個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fā)源地,有著眾多大教堂。首屈一指的當然是米蘭大教堂。</h3><h3>當我們從大巴上下來,一見到這座拔地而起的乳白色教堂,眼前突然一亮,著實為之震驚,那是何等輝煌的人類智慧結晶??!教堂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從上而下裝飾著大量雕塑,且非常繁復細膩!</h3> <h3>與其說是教堂,不如說是一座碩大無比的藝術品。走近這個氣勢恢弘的教堂,面對撲面而來的幾千個石雕和那一根根直刺天穹石筍般的的擎天柱子,你就會被它的氣度所震撼,會被它的精美所陶醉,有時你似乎無法想象它竟然會出自人類自己之手!</h3> <h3>讀讀這個大教堂的數(shù)字吧:3159座圣人圣女雕像、135個石筍式尖頂、410根大理石支架、高105米的最大尖塔、重37噸的銅門……,公元1386年開工,從打下第一根樁,到砌好最后一塊磚,居然用了足足500多年!</h3> <h3>在這座巧奪天工的藝術瑰寶前,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h3> <h3>有位網友是這樣形容其的:“專門買一張上海至米蘭的機票,去米蘭大教堂看看也是值的”,確實,有機會去看看這個無與倫比的大教堂吧!</h3> <h3> 初到佛羅倫薩,就仿佛置身到文藝復興的那個年代,建筑古老而宏偉,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教堂,進入老城,都會經過的第一個景點就是圣十字教堂。</h3> <h3>圣十字大教堂是佛羅倫薩的地標。這里安葬著但丁、伽利略、米開朗基羅等諸位大師。在圣十字大教堂的前面,有一座雕像,正是詩人但丁的雕像!</h3> <h3>佛羅倫薩最有名的就是這座圣母百花大教堂!</h3> <h3>圣母百花大教堂是歐洲的第四大教堂,用了175年時間才建造完成,她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瑰寶,表面由乳白,粉,翠綠大理石貼面,大氣又優(yōu)雅 ,仿佛是一位身著華服的貴婦人。</h3> <h3>我駐足觀看這極其精美的外部裝飾,簡直難以用詞語表達了!</h3> <h3>教堂旁邊的鐘樓,是一個哥特式建筑,表面由很多雕塑,鑲嵌了各種顏色的大理石。</h3> <h3>洗禮堂的大門花了27年的雕刻作品,被米開朗基羅稱為“天堂之門”。</h3> <h3> 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我們只停留了大半天,而且把時間耗在船與橋上了,那個異類的圣馬可大教堂沒有多看上一眼。</h3> <h3>說她獨特,因為在意大利甚至走遍整個西歐,你都找不到第二座如此明目張膽、富麗堂皇著的拜占庭風格天主教大教堂。</h3> <h3> 位于意大利羅馬的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是不能不去的一座教堂。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歐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號稱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h3> <h3>那天下午到達教堂廣場,藍天映襯下的教堂非常雄偉。參觀游客非常多,排起了到歐洲很少的長隊,不過無需購票還好,只有二十多分鐘便走進圣彼得大教堂。</h3> <h3>大教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h3> <h3>教堂里面大約有450尊雕像,500多根立柱和幾十座祭臺,可以容納6萬人,規(guī)模之宏大,感受到的只有震撼,撼動你靈魂的震撼!</h3> <h3>每次進入教堂,看到的不僅僅是精致的建筑,更能受到心靈的洗禮。</h3> <h3>那天剛好是一次教會活動,大主教及信徒們表情肅穆的緩緩步入了教堂,一幅在電影上看到過肅穆場景呈現(xiàn)在眼前,使我更加領受到了西方宗教、建筑和藝術的莊嚴宏偉、精美絕倫。</h3> <h3> 年少時的一部電影《巴黎圣母院》,讓我知道了法國有一個巴黎圣母院,讓我知道了世界上竟有如此美麗的女人名叫艾斯米拉達,也讓我知道世界上還有這么一個丑陋但內心卻無比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h3><h3> 巴黎圣母院于1226年建成,歷時180多年,也是歐洲早期哥特式建筑與雕刻的主要代表。</h3> <h3>站在外面的觀景臺上眺望,巨大的門四周布滿了雕像,一層接著一層,石像越往里層越小。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長,與上部尖尖的拱圈連成一氣。</h3> <h3>那天我脫離團隊,繞到教堂的后花園,拍攝了這張電影中見到過的鏡頭。</h3> <h3>進入教堂的內部,巨大的中庭讓我頓時感到宗教的莊重,無數(shù)的垂直線條引人仰望,數(shù)十米高的拱頂在幽暗的光線下隱隱約約,閃閃爍爍,似乎上面就是天堂。</h3><h3>兩側玫瑰花形圓巨型窗戶,五彩斑斕的玻璃在光線的折射下、給人一種似乎燦爛星星在閃爍的印象。</h3> <h3> 位于巴黎蒙馬特高地的巴黎圣心大教堂,是一座拜占庭風格的教堂,和巴黎圣母院相比,這里顯得更親民,門口有兩座馬的雕像。</h3> <h3>那天傍晚有許多教徒在禮拜,我們悄悄地在里面走了一圈。雖然里面不能拍攝,但幸運的是此時外面的光線較好,拍了幾幅有些光影的片子!</h3> <h3> 論名聲不如西歐,講歷史不如東歐,但北歐那低調的優(yōu)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往。2014年我去了那個地方—北歐!</h3><h3> 芬蘭、丹麥、瑞典、挪威……,在這些規(guī)模不大、人口不多的國家,除了風光旖麗的海濱、環(huán)境優(yōu)美的街頭,當然,我也看到了透射歷史的教堂……。</h3> <h3>芬蘭赫爾辛基大教堂是赫爾辛基最著名的建筑,是一座路德派教堂。登上堂前數(shù)十層階梯后,可欣賞到希臘神殿式的柱廊,教堂高聳的青銅圓頂,在市區(qū)四周皆可望見。</h3> <h3>相比較西歐的教堂,北歐的教堂顯示了其簡約的風格。</h3> <h3> 芬蘭赫爾辛基的烏斯別斯基教堂,具有濃郁的俄羅斯建筑風格。完全保留了傳統(tǒng)東正教堂的藝術風格,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h3><h3><br></h3> <h3>芬蘭赫爾辛基巖石教堂,這是一座十分別致的教堂,說它別致,是因為其沒有一般教堂所具有的尖頂和鐘樓,從外觀看你絕不可能想像這是一座教堂。這是我在歐洲見到的第一座完全不同風格的教堂。</h3> <h3>教堂內壁是未經任何修飾與加工的巖石本貌,凹凸不平,墻體是用碎石堆砌而成,這些原始色調給教堂增添了不少味道。</h3> <h3>仰望穹隆,是一巨型的紫銅拱頂,幾百根呈放射狀的鋼筋混凝土斜梁與巖壁相連,支撐著拱頂,左側巖壁上安裝著一排巨型管風琴,整個教堂陳設極為簡潔清雅,樸實無華,是個具有別致藝術感染力的教堂。</h3> <h3>芬蘭圖爾庫大教堂是芬蘭路德教的主教堂,也是芬蘭最有名的中世紀大教堂,更加簡潔的線條,給人古樸的感受,攝于傍晚乘郵輪登船前。</h3> <h3>瑞典的哥德堡大教堂矗立于一座山丘之上,它鮮明的標志就是60多米高的教堂鐘樓。</h3> <h3>教堂是一座浪漫風格的典型北歐建筑,已成為哥德堡的一個象征。</h3> <h3>這間教堂是哥德堡的三大地標之一,雖然在二十世紀初落成,但磚石結構的建筑卻帶著明顯的北歐維京時代的樸素氣息。</h3> <h3> 那次北歐之行,我還去了俄羅斯,僅管只到了兩個城市: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但看到的"洋蔥頭"教堂讓我印象極為深刻,東正教在俄羅斯人的精神世界享有神圣的地位。</h3><h3> 莫斯科紅場是每個游客必到的景點,我當然也是期盼已久。走進紅場,最吸引人的就是南邊矗立著那座最經典的東正教堂:圣瓦西里大教堂。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座充滿童話色彩的教堂,就被它獨特的建筑風格吸引了。</h3> <h3>這精美的建筑群在夕陽中金光閃爍,鮮艷的紅、黃、綠色非常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充分顯示了16世紀俄羅斯民間建筑藝術風格。</h3> <h3>這座最經典的東正教堂中間是一個帶有大尖頂?shù)慕烫霉冢藗€帶有不同色彩和花紋的小圓頂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它的周圍,再配上九個金色洋蔥頭狀的教堂頂,相當搶眼!</h3> <h3>第一次看到"洋蔥頭"!長焦特寫一張。</h3> <h3>據(jù)說這座被譽為全世界最美麗的教堂落成時,俄國歷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問設計者:還能不能設計出同樣的教堂?設計者說能!這位暴君就下令挖掉了設計師的眼睛,以保證這是全世界最美麗的教堂!</h3> <h3> 克里姆林宮與紅場僅一墻之隔,經過安檢便步入了克里姆林宮的大門,紅石鋪成的中央教堂廣場上矗立著三座金頂大教堂。</h3> <h3>巍峨壯觀的圣母升天大教堂,5個金色的圓頂金光閃閃,是歷代大公和沙皇行加冕禮的地方,據(jù)說普京也是在這里宣誓就職的。</h3> <h3>廣場的右邊是圣母領報大教堂,又名天使報喜教堂。造型美觀,頂端有9個金色圓頂,是皇族子孫的洗禮與結婚之地,里面保留著俄羅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畫。</h3> <h3>對面是天使教堂,是彼得大帝以前歷代君王的陵寢。俄羅斯的墓最大的特點是沒有陰森森的感覺,而是充滿藝術氛圍。</h3> <h3> 乘晚上的軟臥火車離開莫斯科,次日早晨到達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該市由于河渠縱橫、島嶼錯落、風光旖旎,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h3><h3> 圣彼得堡的教堂當然也是非常有看頭,喋血大教堂是俄羅斯圣彼得堡的市標之一,又稱基督復活大教堂,是為了紀念亞歷山大二世沙皇被革命激進分子殺害而建造的。</h3> <h3>教堂的色彩特別鮮亮和諧,紅、綠、黃、藍、白、金、銀,鮮艷地搭配在一起,層次分明,亮而不俗,色彩格調有點類似中國的唐三彩。</h3> <h3>教堂的外部裝飾相當華麗,墻壁用瓷彩色磚磚塊鑲嵌而成,顏色艷麗的復雜圖案,美不勝收。</h3> <h3>逆光下的“洋蔥頭”顯得美侖美奐。</h3> <h3> 圣彼得堡的伊薩基耶夫教堂造型雄偉壯觀,被視為俄羅斯晚期古典主義建筑的精華。</h3> <h3>大教堂建于1818 年,前后共有44 萬民工干了整整40 年。</h3> <h3>教堂裝飾十分奢華,僅穹形外部鍍金就耗費100 公斤黃金,教堂自落成以來沒有重新鍍金,至今仍然流光溢彩。</h3> <h3> 斯莫爾尼大教堂是藍白兩色教堂,素雅卻又不失莊嚴,教堂原是修女院,如今是圣彼得堡音樂廳。</h3> <h3>那天傍晚光線非常柔和,教堂的建筑層次感表現(xiàn)不錯。</h3> <h3> 彼得保羅大教堂是圣彼得堡最早的教堂,位于彼得保羅要塞,又彼得大帝下令修建。原本是木質教堂,后重建為早期巴洛克式石質教堂。</h3> <h3>大教堂曾是圣彼得堡最高的建筑,鐘樓太高了,好不容易拍了一張全貌。</h3> <h3> 東歐!在這方圓不大的地方,聚集了大量的中世紀老城、宏偉壯觀的教堂、神秘的古城堡遺址,每一處都浸潤著的悠久歷史。難于抗拒的誘惑,2017年我又一次踏上了歐洲的土地!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捷克、德國……</h3><h3> 真是不去不知道,眾多的世界文化遺產讓我大飽眼福,其中教堂更值得一書!</h3> <h3> 東歐,民風淳樸,有著一股舊時代的安逸, 比起西歐要落寞多了 ,但靜謐的街道上獨處著的一座座教堂。周末的清晨,厚厚的大門頻繁被推開,陸續(xù)走進來的多半是老人,他們樸素,甚至有些過時的穿著顯然比不了富裕的西歐,然而,精美的教堂卻是毫不遜色的奢華。</h3> <h3>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圣伊什特萬大教堂</h3> <h3>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圣伊什特萬大教堂,以匈牙利第一位國王伊什特萬一世而命名,大教堂的聞名之處,一方面當然是由于它因紀念匈牙利開國皇帝圣伊什特萬而建造,并至今保留他的部分遺體——也就是圣右手;另一方面是因為建筑本身的藝術價值。</h3> <h3>圣伊什特萬教堂的外部與歐洲知名教堂相比并不突出,但是內部卻空間浩大,金碧輝煌,體現(xiàn)著濃厚的中西合璧裝飾。</h3> <h3>對于藝術的理解,每個人各不相同,但是有一些瞬間的直覺卻是共同的:當你進入教堂的第一感覺,會是那種幾乎將你淹沒的、撲面而來的濃烈色彩和鋪天蓋地的圖案。你的眼睛將不由自主地為這些細節(jié)所吸引……</h3> <h3>大教堂雖然在二戰(zhàn)期間遭到過部分破壞,但慶幸的是依然保存著許多近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比如精細的濕壁畫,雕像和馬賽克壁畫等等。</h3> <h3>內部的面積有4千多平方米,大廳同時可容納8500多人。大教堂雖然在二戰(zhàn)期間遭到過部分破壞,但慶幸的是依然保存著許多近代著名藝術家的作品,比如精細的濕壁畫,雕像和馬賽克壁畫等等。</h3> <h3>匈牙利布達佩斯的馬加什教堂</h3> <h3>匈牙利布達佩斯的馬加什教堂位于布達城堡山上,它纖細潔白的主塔和斑斕多彩的屋頂可以從城市的許多地方欣賞到,特別是主塔,如一把利劍直指青天,為布達佩斯的天際之巔刻畫上一痕硬朗的標記。</h3> <h3>教堂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的馬賽克鑲嵌的拱頂。 這座新哥特式教堂金碧輝煌,頂部鋪著五顏六色的瓦,在陽光下格外耀眼。</h3> <h3> 瓦豪河谷是奧地利境內的多瑙河下游一段30多公里的狹長山谷,也是東歐行程游覽的第四處世界文化遺產,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河沿風光及充滿歷史感的古鎮(zhèn)。</h3><h3> 其中的梅爾克和杜倫斯坦,便是我們登岸游覽的兩個小鎮(zhèn)。</h3> <h3>梅爾克小鎮(zhèn)最有名的是梅爾克修道院,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而修道院內讓我影像最深的是那座教堂。</h3> <h3>當我跨一步進入修道院的教堂大門,就像換了個時空,整個人立刻被一種莊嚴的氣氛所籠罩,極為奢華的內部裝飾給人一個極大震撼。</h3> <h3>因有華麗的巴洛克穹頂和精美雕梁畫柱,被稱為世界上最金碧輝煌的大教堂。用不著去考證之“最”,我心悅誠服為其點贊!</h3> <h3>杜倫斯坦小鎮(zhèn)最著名的莫過于巴洛克式、藍白相間的奧古斯丁修道院。</h3><h3>修道院雄偉壯觀,高塔直插入云,象征著神圣羅馬帝國與奧地利王朝的皇冠,在它的底下,要仰起幾乎90度才能看到它的頂尖。</h3> <h3>當游船徐徐離開杜倫斯坦,我找了個角度為修道院拍了張全景。</h3><h3>感慨,鄉(xiāng)間小鎮(zhèn)也有如此讓人驚艷的教堂!</h3> <h3>沿途不時可以見到這樣不知名的小教堂。</h3> <h3>奧地利維也納奧古斯丁教堂</h3> <h3>奧地利維也納奧古斯丁教堂,這間白石灰刷制外墻的奧古斯汀教堂,顯得簡單而干凈。</h3> <h3>很有藝術范的座席。</h3> <h3>木雕非常講究,歐洲人對教堂可一點都不馬虎!</h3> <h3>這就是在電影中出現(xiàn)的茜茜公主和弗朗茨結婚的教堂,一模一樣的讓人感動。</h3> <h3>奧地利維也納圣斯特凡大教堂是維也納市中心的地標建筑,是歐洲最高的哥特式古建筑之一,它與科隆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并稱為歐洲三大教堂。</h3> <h3>歐洲大教堂,美麗的尖塔為數(shù)不少,可是擁有圣斯特凡大教堂這樣斑斕屋頂?shù)?,卻并不多,裝飾極其繁華的屋頂,總共動用了20多萬片琉璃瓦片。青黃兩色琉璃瓦大面積地拼繪出圖紋,色彩繽紛,增添了攝人心魄的迷人味道,陽光照射下更加閃閃發(fā)光,瑰麗耀人。</h3> <h3>當我走進教堂的時候,老城區(qū)的喧囂立刻被厚重的木門擋在外面。環(huán)顧四周,瞬間被其建筑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h3><h3>看看教堂中庭全景。布置莊重,氣氛肅穆,肅然起敬,讓人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電影中的教堂是神圣的,閉著眼睛默默祈禱的基督徒們、悠揚的鐘聲、莊嚴的圣壇,除了沒有信徒,一切都像是電影畫面的還原。你會不自覺地放慢呼吸,怕一不小心叨擾了此時的寧靜。</h3> <h3>要細看的就是這座布道壇,是1510年奧地利建筑大師安敦的作品。一座布道壇如此精雕細琢可見歐洲人幾百年來對信仰的虔誠。</h3> <h3>從圣壇背後唯一的兩塊免遭摧殘的玻璃窗畫射進了一縷縷五彩繽紛的光線,為巴洛克的圣壇增添了一絲神秘的氣氛。夢幻的玻璃花窗鑲嵌在教堂的頂端,抬眼望去,美到讓人驚艷。</h3> <h3>當我再次以不同的角度拍攝時,發(fā)現(xiàn)東立面許多地方呈斑駁煙薰的顏色,好像裸露的石頭一般,給人有種說不出的蒼涼。這就是教堂另一引人注目的地方:遍體被戰(zhàn)火留下的傷痕。奧地利人沒有掩蓋這些傷痕,因為他們要在和平中警惕戰(zhàn)爭,在安樂中不忘艱辛。</h3> <h3>奧地利維也納卡爾教堂</h3> <h3>奧地利維也納卡爾教堂 巴洛克風格的卡爾教堂被認為是維也納最偉大的建筑之一。教堂門口有一個很大的噴水池,許多人們坐在這里聊天,看書,休息</h3> <h3>奧地利林茨圣瑪麗大教堂</h3> <h3>奧地利林茨圣瑪麗大教堂</h3> <h3>歐洲的教堂總會給人帶來意外的驚嘆,這座教堂以其別致的彩色玻璃窗子吸引著我。</h3> <h3>進到教堂內部,更覺得宏達而肅穆,我們的渺小。炫目的玫瑰窗非常精美,在太陽光的直射下顯現(xiàn)出五彩繽紛的光線。 </h3> <h3>漂亮的彩繪玻璃,全是宗教故事。</h3> <h3>不忍心打擾這些虔誠的信徒!</h3> <h3>奧地利薩爾茨堡大教堂</h3> <h3>薩爾茨堡大教堂以其雄偉的立面和巨大的圓形屋頂體現(xiàn)了阿爾卑斯山一側早期巴洛克風格雄偉的特征。大教堂廣場構成了大教堂的前庭。它的歷史見證了薩爾茨堡教主的至高無上的權力與獨立性。</h3> <h3>德國紐倫堡圣洛倫茨教堂 始建于1260年,而其哥特晚期式的大廳則于1477年完成。教堂高聳的雙塔極其奪人視覺,而其直徑達10米的玫瑰圓窗則又是視覺的中心了。既不水平也不垂直的輪轂,令這個圓窗看起來像一只轉動的輪子。</h3> <h3>德國紐倫堡圣母教堂 建于1352年,位于紐倫堡大市場東側,這座哥特式的建筑現(xiàn)在是一座天主教堂。當年的國王查理四世害怕盜賊偷竊自己的珠寶,因此建立了這個教堂作為儲藏室。</h3> <h3>德國紐倫堡圣塞巴德斯教堂 是紐倫堡最古老的教堂,融合了羅馬式及哥特式的建筑特點,在二戰(zhàn)中嚴重受損后重建修復。</h3> <h3>德國帕紹圣史蒂芬主座教堂</h3> <h3>德國帕紹圣史蒂芬主座教堂是帕紹老城中最顯赫的建筑。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50年。它最獨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它的綠色半圓形穹頂,教堂原本為哥特風格,但1662年遭遇了嚴重的火災,后改造為巴洛克式建筑。</h3> <h3>教堂內部的裝飾由意大利著名藝術家加洛和壁畫大師卓凡尼合作設計,壁畫描繪的是天堂的夢幻場景。</h3> <h3>圣史蒂芬教堂的最特別之處,在于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管風琴—一共有17974根琴管。</h3> <h3>德國法蘭克福大教堂始建于14世紀,已有600年的歷史。經歷17世紀的大火和二戰(zhàn)時的轟炸,教堂多次受損和重建。</h3><h3>不同于一般哥特式教堂的灰黑肅穆,法蘭克福大教堂的墻體呈磚紅色,建筑線條簡潔流暢,唯一相對繁復的建筑就是高聳的塔樓,高達95米,在法蘭克福市的很多地方都能一眼望見它,十分醒目。</h3> <h3>捷克布拉格的圣維特大教堂</h3> <h3>捷克布拉格的圣維特大教堂從外觀上看是一個很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有很多尖頂,這也是整個捷克最重要的一個教堂。教堂真的很高,站在它面前抬頭是看不見頂?shù)摹?lt;/h3> <h3>走進布拉格古堡區(qū),猛一見圣維特大教堂,抬頭仰望,就知道了什么是震撼!外立面經年累月的碳化斑駁,配以尖塔、尖拱頂與飛浮雕這樣典型的哥特建筑風格,正好契合無比。</h3> <h3>取一近景,游客顯得如此渺小,建筑確實宏偉!</h3> <h3>換一個角度看看。</h3> <h3>這個教堂聳立在城堡庭院中,堪稱布拉格的靈魂。教堂曾遭受過火災的破壞,到現(xiàn)在都能看到燒焦后外部遺留的痕跡。</h3> <h3>捷克布拉格的泰恩教堂</h3> <h3>捷克布拉格的泰恩教堂,俗稱魔鬼教堂,是捷克首都布拉格老城區(qū)的代表建筑,自14世紀起就是該區(qū)的主要教堂,座落在布拉格舊城廣場后方,是舊城廣場最古老的建筑,外表陰陰森森,黑黑沉沉,教堂豎起了兩個80米高的尖塔,猶如兩把燃燒的火把,成為舊城廣場的焦點,不論我們在廣場的哪一處,都可容易找到它。</h3> <p class="ql-block"> 寫到這里,也許你已覺得繁復亢長,請原諒限于水平,我只有羅列串聯(lián)之技,而無精編出彩之功。</p><p class="ql-block"> 為此, 借用一位旅友說過:“從歐洲回來,看教堂看得頸椎病都好了!”這番揶揄也讓我的拙作,在收尾之際一下子顯得妙趣輕松了許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