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環(huán)島(下)崔CC <h3>太魯閣公園橫跨花蓮,南投及臺中三縣,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巖峽谷景觀聞名。</h3> <h3>圖片右面是吊橋,可惜已經(jīng)不讓走了</h3> <h3>臺灣島南北長、東西窄,中央山脈從北縱貫到南,阻斷了東西兩岸之間的交通。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上世紀五十年代,臺灣當局決定修建一條連接東西兩岸之間的公路,名字就叫做中橫公路。這條公路沿途都是崇山峻嶺,工程異常艱巨。尤其是東部花蓮的太魯閣地段,沿線全是懸崖峭壁、峽谷深溝,施工難度超乎想像。太魯閣,是當?shù)卦∶裉┭抛迦藢@座大山的稱呼,意為"偉大的山脈"。工程項目確定后,接著就要考慮勞動力的問題。恰好,當年撤退臺灣的三十萬國軍中,有一批老兵急待退役安置,那就讓他們?nèi)バ捱@條公路吧!于是,近萬名老兵在蔣經(jīng)國的帶領下,于1956年7月開進了施工現(xiàn)場。那時沒有什么先進的施工機械,全靠風鉆、十字鎬、大錘和炸藥。工程歷時3年9個月又18天,1960年5月,這條主線長190多公里的公路終于全線貫通,比美國人估計的最少要耗時11年、日本人估計的最少要耗時7年的工期大大提前。于是,臺灣就有了第一條橫貫東西的公路。</h3><h3><br /></h3> <h3>晚上去看了阿美族歌舞表演。</h3><h3>阿美族,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也是目前臺灣原住民中人數(shù)最多的族群。阿美族是母系社會,家族事務是以女性為主體并由女性負責,家族產(chǎn)業(yè)之繼承以家族長女與其他女性為優(yōu)先。家族/氏族多指母系一族。在部落中,有關部落的大小事務則是由部落男子所組成的年齡階級負責統(tǒng)籌規(guī)劃與執(zhí)行??側丝诩s18萬余人,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最多的一族。著名歌手張惠妹就是阿美族人。</h3> <h3>第二天去坐了花蓮的小火車</h3> <h3>車內(nèi)設施和國內(nèi)的動車差不多,但是比較破舊。</h3> <h3>臺北故宮博物院是臺灣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士林區(qū)外的雙溪旁。整座建筑依山而建,是中國傳統(tǒng)的宮殿建筑形式,莊重典雅,極富傳統(tǒng)色彩。博物院內(nèi)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0萬件,展館會展出其中的一部分藏品,每三個月更換一次,不定期還會舉行各種特展。</h3><h3>臺北故宮博物院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雄偉的建筑在綠色山巒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壯闊。</h3><h3>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三大鎮(zhèn)館之寶,分別是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皆是精巧絕倫的工藝品,栩栩如生的造型足以以假亂真;而毛公鼎則是迄今為止鐫刻銘文最多的重器,珍貴程度世所罕見(當時的青銅器不但以質(zhì)地、古舊程度論價,而且還按照銘文的字數(shù)加價,一個字可以加一兩黃金)。 </h3> <h3>毛公鼎</h3> <h3>翠玉白菜</h3> <h3>肉形石</h3> <h3>2.8億的雞缸杯</h3> <h3>珊瑚</h3> <h3>蔣介石來到臺灣后,開始先住在草山(陽明山)行館,1950年5月士林官邸落成,他和宋美齡就遷居到這里,直到他1975年辭世,在這里整整生活了26年時光,同年9月,宋美齡也離開臺灣前往美國,從此官邸人去樓空。1996年,陳水扁擔任臺北市市長的時候,突發(fā)奇想,開放了士林官邸,讓好奇的臺灣人進來看一看,這個讓他們多少年來覺得異常神秘的地方,那時,開放的只是園林部分,2011年1月,官邸正式對民眾開放:花園和官邸別墅,從此揭開了士林官邸神秘的面紗,對于大陸來的游客,更是可以了卻一樁希望探尋老蔣和宋美齡私人生活的愿望</h3> <h3>凱迪拉克給宋美齡定制的防彈專車,猜一猜油箱在哪里</h3> <h3>士林官邸里最出名的是凱歌堂,據(jù)說是蔣介石夫婦作禮拜的地方,蔣家后代也是在凱歌堂完成婚禮的。</h3> <h3>后面的灰色房子就是老蔣住了26年的地方,時不時就維修打掃,當天沒有開放。建筑的灰色外墻也是經(jīng)過專門設計的隱蔽色,如果不是對這一代地形特別熟悉的,根本看不出這里還有一所房子,可見老蔣當年的心理??!</h3> <h3>花園里到處都是各種好看的小院藝,還有老蔣特意為宋修的玫瑰園,移來了世界上各國的玫瑰供宋欣賞</h3> <h3>晚飯來到著名的夜市品嘗臺灣小吃</h3> <h3>我們吃的是這家,著名的藥膳排骨,入口回甘</h3> <h3>從左到右,藥膳排骨,章魚足,鹵肉飯</h3> <h3>這是旁邊的大廟,各路神仙聚集地,臺灣人也很愛拜拜的。</h3> <h3>大廟內(nèi)的穹頂很豪華</h3> <h3>這一晚入住的酒店很豪華,可惜夜晚拍不出效果。</h3> <h3>早上起來,補一張窗口美景吧!</h3> <h3>今天的第一站,野柳地質(zhì)公園。</h3><h3>--野柳地質(zhì)公園為大屯山余脈伸出海中的岬角,長約1700 公尺,野柳奇巖是這里的主要看點,它是世界奇觀之一。</h3><h3>--波浪侵蝕、巖石風化及海陸相對運動、地殼運動等地質(zhì)作用的影響乃生成罕見的地形、地質(zhì)景觀,極具觀賞、研究價值。</h3> <h3>海岸上到處是這樣的小蘑菇奇石</h3> <h3>近距離看看</h3> <h3>前面那塊石頭上是著名的仙女的拖鞋,地球石</h3> <h3>補一張近景來看看像不像,左邊是拖鞋,右邊是地球石</h3> <h3>大名鼎鼎的女王頭</h3> <h3>絕對可以用驚濤駭浪來形容</h3> <h3>我愛大海</h3> <h3>國父紀念館門前的開闊地,是觀賞和拍攝101大樓全貌的絕佳地點。</h3> <h3>臺北國父紀念館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于1972年5月16日落成。館內(nèi)展出關于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跡以及相關文物,由三軍儀隊的衛(wèi)兵守衛(wèi)。</h3> <h3>總有偷影的^_^</h3> <h3>紀念館大廳內(nèi)坐落有孫中山先生的銅像,本體高5.8米,總高8.9米,重16.7噸。銅像基座刻有孫中山先生親自書寫的《禮記·禮運》首段部分內(nèi)容,第一句為"大道之行也",最后一句為"是謂大同"。銅像兩側立有"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由"三軍儀隊"的衛(wèi)兵守衛(wèi);<br /></h3> <h3>每個整點,紀念館內(nèi)都會進行莊嚴的"三軍儀隊"衛(wèi)兵換崗儀式,整個過程約10分鐘,酷炫指數(shù)爆表,讓人為之震撼。儀式上每一個動作的設計都是在表達對孫中山先生的敬重,衛(wèi)兵儀表非常莊重肅穆。新上崗的衛(wèi)兵完成交接任務后,會一直保持其站崗姿態(tài),一動不動,連修正衣飾都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衛(wèi)兵們每日用槍和鞋子使勁撞擊地面后留下的深坑裂紋,不時就需要用新的水泥將地面抹平。</h3> <h3>奉上一小段視頻</h3> <h3>轉個身上到101大樓的89層,可惜窗外陰雨蒙蒙,啥也看不清了。</h3><h3>臺北101位于臺灣省臺北市信義區(qū),由建筑師李祖原設計,三星物工建造,保持了世界紀錄協(xié)會多項世界紀錄。2010年以前,臺北101是世界第一高樓高508米(但不是世界最高建筑)。</h3><h3>夜間的臺北101外觀會打上燈光,以彩虹七種顏色為主題,每天更換一種顏色,如星期一是紅色、星期二是橙色等,每天落日時間開始點燈,至晚上10點關閉。</h3><h3>曾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最快速電梯,上行最高速率可達每秒16米,相當于時速60公里,從5樓到89樓的室內(nèi)觀景臺,只需37秒。</h3><h3><br /></h3> <h3>賣很多小玩偶,很好玩</h3> <h3>為了因應高空強風及臺風吹拂造成的搖晃.大樓內(nèi)設置了"調(diào)諧質(zhì)塊阻尼器",是在88至92樓掛置一個重達660公噸的巨大鋼球,利用擺動來減緩建筑物的晃動幅度。據(jù)臺北101告示牌所言,這也是全世界唯一開放游客觀賞的巨型阻尼器,更是全球最大之阻尼器。就是旁邊那個黃色的大球</h3> <h3>晚餐是冠軍牛肉面,看這么大一碗,面和湯隨便加,包你吃到飽</h3> <h3>吃過晚飯回到酒店,忍不住出來逛逛夜臺北,西門町,誠品書店走起</h3> <h3>體驗一下臺北地鐵</h3> <h3>來臺灣,必須品嘗一下特色小吃</h3> <h3>火爆大猶豫</h3> <h3>鹽酥雞</h3> <h3>章魚燒</h3> <h3>大腸包小腸</h3> <h3>珍珠奶茶</h3> <h3>80元一碗的正宗牛肉面</h3> <h3>臺灣腸</h3> <h3>住的酒店早餐也不錯</h3>